在佛教各種修行法門中,唯獨沒有宗教味的修行法就是「禪」的修行。
禪的修行主要是在生活中實踐,一天二十四小時,只要你的「覺性」足夠,那都能修行。也因為日日、時時、刻刻都可以修行,所以禪的修行是各種修行法門中成就最快的修行法。但是,用「禪」來修行也是需要條件的,以下的條件,只要你具足其中一條,那你就有「禪的根器」了。
◆禪的根器:
1. 當別人當面指責你的缺點,而你不排斥而能當下接受或改進者,這是禪的根器者。
2. 對於事情反應快、機靈,對事的微小差別能發現者,這也可以說,六根的觀察力敏銳,也是禪的根器者。
3. 多才多藝的人;即對於世俗的各種才藝或專長有多方面的興趣,且本身已經學會多種才藝者。這些才藝不管是文的、武者,興趣都很平均,不會偏好,屬於此類之人也是禪的根器者。
4. 高IQ的人也是禪的根器者。IQ在120以上的人,對於邏輯推理類的表現優異,這些能力只要一轉變,很容易發展成為智慧。
◆禪的修行門路
禪的修行門路分為兩門:
1. 修止:修止可以成就「定力」,乃至獲得神通。何謂「定」?無明不生稱為定。
2. 修觀:修觀可以成就「智慧」,乃至開悟。何謂「開悟」?即是所謂的「開智慧」或稱為明心見性。對於未知之事不必經過被教導或學習,能自己知道,此種能力稱為「智慧」。透過學習而知道的稱為「知識」。
◇觀的修行法:
「觀」即是觀察、觀照的意思,其觀察的對象方為兩方面,一是內觀(觀察自己內心)。二是「外觀」(觀察外在事物)。若「內觀」則有機會能「明心」。若外觀則有機會「見性」。若能明心則能消減苦惱,減少無明。若能見性則能了知宇宙萬法根由,這也是「開智慧」。
觀的訓練法有多種,例舉如下:
1. 每日五問,直到千個:意即每天發覺五個不一樣的問題,把他寫下來,最多只要寫到一千個即可。
2. 每問十答:對於任何問題,你都想出十個答案來。(廣度思考)
3. 常常自問為什麼:對於自己的行為、言語、念頭,都要自問為何自己有這樣的行為、言語或念頭,其動機為何?其真正的原因為何?這些疑問若有答案時,將答案當題目再續問下去,你可以找到更深入的答案,也可能找到自己的「無明」,若能這樣修,則常能「悟」,乃至能「明心」。(深度思考)
4. 換立場思考:對於事情,人們的思考習慣都是以「自我中心」而思考,自設立場思考,這時你要跳出自我中心,以別人的立場思考事情,以其他角度思考同一件事情。若能常常如此練習,則能跳出「自我」乃至能脫胎換骨。
以上修法是禪的修法中之「觀的修法」。
「觀」的過程能產生智慧,在內觀時,則有機會發現無明,若是真正發現無明的話,很自然地你就放下這種意念了。當你對於自己的意念認為是無明,但還不能隨即放下,這代表還沒有發現更深入的無明。
在觀的過程中,有的心理問題,只要看破了,隨即也解脫這個無明了。但是有的無明,還需不斷的歷練,方能真正脫離。
當發現無明而隨即能放下此無明,這也是「定」的提升。
以上修法是「先觀後止」的修法。若人依此而修則能「明心見性」。
◇ 止的修行法
修「止」可以得「定」,此修法也分為兩種,一在靜中修。二在動中修。
靜中修法就是誦經修法,那不是「定」而是「靜」,所以修的是「靜中觀」。
禪的特色則是「靜中定」,一旦真能止住妄想,生命的觀境、本質便會自然現前
動中修,即在生活活動中而修。此種修法亦須到高度的警覺性。當你在生活中,產生各種情緒、慾望時,此乃「無明」。若發現無明則應隨即放下,此即修定。
當你在自己念頭中,發現貪欲想法、瞋怒心思、無意義的念頭等等時,應隨即放下,此即修定。
若此而修則能成就果位。此種修法是接續前面的「觀」之後續成就修法。
請大家齊來布施 只要大家click入下列慈善網站任何一個贊助商提供的項目一次,該項目贊助商將贊助食物,潔淨水,醫藥等等給有需要的苦命人一次,click得越多,贊助越多,幫助別人之餘,自己又心生喜悅,何樂而不為呢,請大家齊齊共襄善舉,為有需要的人仕出一分力,行善就是如此簡單. http://www.thenonprofits.com/
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如何面對討厭的人
俗話說:「冤家路窄」,當你越討厭誰,你反而越容易遇到誰。反而,你最喜歡的人,卻不常碰頭。
為什麼會這樣?
事與人願相違,這也算是因果的安排了。
意即,你常和討厭的人碰頭,這是因果安排要給你修好用的。
你不常和喜愛的人相見,因為因果的安排要你淡化這種「愛」與「執」,因為你和喜愛的人接觸的越是頻繁,你的愛執就會越深,而造成將來離別的苦傷。而少少的才見面,就是要淡化你的愛執。
當與冤家相逢,這又應該如何是好?
建議以下幾種方法,是你可以辦到的:
1.找個機會給冤家說句好聽的話。
2.逢年過節時,給冤家送個小禮物或寄個卡片。
3.以慈悲的心來對待冤家。
以上這些方法,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辦到。而這樣做的目的,對你來說有很大的意義,因為,當你討厭一個人時,請問此時是誰在受苦?
這當然是討厭者受苦了,而被討厭的人,因為不知道,也沒有感受到,所以反而沒事。
這個討厭只是壞事的開始而已,當你的念頭一直想著此人的壞,越想就越討厭,結果討厭就變成恨,當你心中有恨意時,問題可嚴重了。因為心中的各種負面意念,通通會影響你的運勢。心中的恨意不僅影響運勢喔!還會干擾你的健康喔!
心中的恨意、火大之情,造成健康上的哪些影響呢?
1.心中的怒氣造成身體容易神經炎,各種神經炎都可能是當事者心中有憤怒所激發出來的。
2.長時間的恨意也造成當事者心臟方面的疾病。
這也可以說,憤怒或懷恨的結果,自己首當其衝的受害。而當你願意慈悲對待你的仇人,那往後這個人也不恨你了。
因此,當你看誰就討厭時,你就可以送他禮物了。若你能如此,你對他的厭棄也淡化了,甚至,因為你的送禮,對方也不討厭你了。甚至,你們化敵為友了。若能如此,你就真的「天下無敵」了。
人際相處間的摩擦而導致敵人產生,而這些摩擦也往往來自「無明」,或者這些摩擦來自「誤會」,當你把誤解當了解,那誤會就成型了,可是你卻不知道是個誤會。
人之間的摩擦也常來自「自私」,只因為一些蠅頭小利的爭執就豎立了敵人,這是沒必要的,做個慷慨大方的人,反而得到的更多。
人之間的摩擦也常來自「自大」、「傲慢」,只因一個「自尊」稍受打擊,你就厭惡對方了,請問一下,「自尊」這玩意兒又是什麼東西?值得你這麼的保護??
總之,討厭一個人都是從「無明」開始的,意即從無知、愚痴開始的,而且這些都是無謂的。既然知道所有的討厭情懷都是無謂的、沒有必要的,那你應該可以早早放下這種討厭的意念。早放下,你的心情也早輕鬆,身體也健康了,這不是很好嗎!
在古代的武林中,這些武林高手都想殺死其他高手,以便讓自己天下無敵。但是,每殺了一個人,就引來更多人報仇,越殺的結果,不僅天下有敵,而且敵人更多。所以,那種以打擊敵人而想當天下無敵的目標,正好是大大的顛倒啊!因此,以佛教的道理來看,「慈悲無敵人,智慧沒煩惱」這才是真理啊!
為什麼會這樣?
事與人願相違,這也算是因果的安排了。
意即,你常和討厭的人碰頭,這是因果安排要給你修好用的。
你不常和喜愛的人相見,因為因果的安排要你淡化這種「愛」與「執」,因為你和喜愛的人接觸的越是頻繁,你的愛執就會越深,而造成將來離別的苦傷。而少少的才見面,就是要淡化你的愛執。
當與冤家相逢,這又應該如何是好?
建議以下幾種方法,是你可以辦到的:
1.找個機會給冤家說句好聽的話。
2.逢年過節時,給冤家送個小禮物或寄個卡片。
3.以慈悲的心來對待冤家。
以上這些方法,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辦到。而這樣做的目的,對你來說有很大的意義,因為,當你討厭一個人時,請問此時是誰在受苦?
這當然是討厭者受苦了,而被討厭的人,因為不知道,也沒有感受到,所以反而沒事。
這個討厭只是壞事的開始而已,當你的念頭一直想著此人的壞,越想就越討厭,結果討厭就變成恨,當你心中有恨意時,問題可嚴重了。因為心中的各種負面意念,通通會影響你的運勢。心中的恨意不僅影響運勢喔!還會干擾你的健康喔!
心中的恨意、火大之情,造成健康上的哪些影響呢?
1.心中的怒氣造成身體容易神經炎,各種神經炎都可能是當事者心中有憤怒所激發出來的。
2.長時間的恨意也造成當事者心臟方面的疾病。
這也可以說,憤怒或懷恨的結果,自己首當其衝的受害。而當你願意慈悲對待你的仇人,那往後這個人也不恨你了。
因此,當你看誰就討厭時,你就可以送他禮物了。若你能如此,你對他的厭棄也淡化了,甚至,因為你的送禮,對方也不討厭你了。甚至,你們化敵為友了。若能如此,你就真的「天下無敵」了。
人際相處間的摩擦而導致敵人產生,而這些摩擦也往往來自「無明」,或者這些摩擦來自「誤會」,當你把誤解當了解,那誤會就成型了,可是你卻不知道是個誤會。
人之間的摩擦也常來自「自私」,只因為一些蠅頭小利的爭執就豎立了敵人,這是沒必要的,做個慷慨大方的人,反而得到的更多。
人之間的摩擦也常來自「自大」、「傲慢」,只因一個「自尊」稍受打擊,你就厭惡對方了,請問一下,「自尊」這玩意兒又是什麼東西?值得你這麼的保護??
總之,討厭一個人都是從「無明」開始的,意即從無知、愚痴開始的,而且這些都是無謂的。既然知道所有的討厭情懷都是無謂的、沒有必要的,那你應該可以早早放下這種討厭的意念。早放下,你的心情也早輕鬆,身體也健康了,這不是很好嗎!
在古代的武林中,這些武林高手都想殺死其他高手,以便讓自己天下無敵。但是,每殺了一個人,就引來更多人報仇,越殺的結果,不僅天下有敵,而且敵人更多。所以,那種以打擊敵人而想當天下無敵的目標,正好是大大的顛倒啊!因此,以佛教的道理來看,「慈悲無敵人,智慧沒煩惱」這才是真理啊!
2010年11月15日星期一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空」是佛法的最高法則了,許多人為了參他,參了一輩子也不悟空。到底「空」是什麼玩意兒,有這麼難懂!其實不是「空」很難懂,而是人的知見在先天上已經被污染了,而以不正確的知見去研究這個問題,難怪人們陷落在這窠臼中不能自拔。換言之,若想了解「空」的義理,這還得自己跳出傳統的認知才行。
「空」這玩意兒是「不可說」的,難以用語言文字去形容他是什麼,因此,我只能舉很多例子,而由你自己去品味「空」的義理了。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後是空」
這個問題算是老問題了,但是想知道答案的人們始終沒有得到答案,因為在人性的認知中,雞和蛋是循環的,那到底誰在先?誰在後呢?
其實,把這個問題列入先與後而討論,那就陷落無解的窠臼了,這是人性先天上的缺陷,而讓人一開始就掉入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若你把此問題的答案以先或後來歸結,那就找不到真相了!
萬物的起緣並非突然有個雞或蛋,而是經過無數無盡的變化,才形成當今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意即,我們當今所看到的萬物,老早經過無數億萬劫的變化了,但是俗人們卻以眼前所見,而以「有二」非智慧的想法要去探索他的起源,這難怪要陷落在原地打圈圈了。
就好比一台汽車好了!你說汽車是怎麼誕生的?你應該知道一部汽車一樣不是突然而有的,你應該可以想像一部汽車是由無數的零件所組成,而每個零件又是由開發材料、加工而後組裝形成的,而每個材料又是由礦物中提煉而誕生……….,說起來就是這樣經過無數複雜過程,才呈現如今的一部汽車車。
我們當今能看到雞會生蛋,這也是這般狀況,他也是經過無數的變化與組合,才形成當今的狀況。這也可以說,一隻雞或蛋的產生,並非一開始就有雞或蛋。這也可以說,雞和蛋的誕生不是「是非題」可以詮釋的,而是個複雜的申論題,甚至花上好幾年的時間也說不完整雞和蛋的來路。
在此並不說明雞和蛋的緣起,而只告訴各位基本觀念。意即,別把雞和蛋以「是非題」了結,這才有機會了解雞和蛋是怎麼來的。
總結:萬物的誕生都非突然而有,更非上帝打造的,而是以地、水、火、風、空、識,這六項基本元素,以不同的成分比率,經過無數次的變化,與不斷的各種組合,而成為當今狀況的。
同樣狀況的問題:(題目以是非呈現,但是別落入是非的陷阱中。)
先有魚?還是先有魚卵?
先有日出?還是先有日落?
先有樹?還是先有樹種子?
這些問題就讓各位去腦筋運動吧!
「空」這玩意兒是「不可說」的,難以用語言文字去形容他是什麼,因此,我只能舉很多例子,而由你自己去品味「空」的義理了。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後是空」
這個問題算是老問題了,但是想知道答案的人們始終沒有得到答案,因為在人性的認知中,雞和蛋是循環的,那到底誰在先?誰在後呢?
其實,把這個問題列入先與後而討論,那就陷落無解的窠臼了,這是人性先天上的缺陷,而讓人一開始就掉入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若你把此問題的答案以先或後來歸結,那就找不到真相了!
萬物的起緣並非突然有個雞或蛋,而是經過無數無盡的變化,才形成當今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意即,我們當今所看到的萬物,老早經過無數億萬劫的變化了,但是俗人們卻以眼前所見,而以「有二」非智慧的想法要去探索他的起源,這難怪要陷落在原地打圈圈了。
就好比一台汽車好了!你說汽車是怎麼誕生的?你應該知道一部汽車一樣不是突然而有的,你應該可以想像一部汽車是由無數的零件所組成,而每個零件又是由開發材料、加工而後組裝形成的,而每個材料又是由礦物中提煉而誕生……….,說起來就是這樣經過無數複雜過程,才呈現如今的一部汽車車。
我們當今能看到雞會生蛋,這也是這般狀況,他也是經過無數的變化與組合,才形成當今的狀況。這也可以說,一隻雞或蛋的產生,並非一開始就有雞或蛋。這也可以說,雞和蛋的誕生不是「是非題」可以詮釋的,而是個複雜的申論題,甚至花上好幾年的時間也說不完整雞和蛋的來路。
在此並不說明雞和蛋的緣起,而只告訴各位基本觀念。意即,別把雞和蛋以「是非題」了結,這才有機會了解雞和蛋是怎麼來的。
總結:萬物的誕生都非突然而有,更非上帝打造的,而是以地、水、火、風、空、識,這六項基本元素,以不同的成分比率,經過無數次的變化,與不斷的各種組合,而成為當今狀況的。
同樣狀況的問題:(題目以是非呈現,但是別落入是非的陷阱中。)
先有魚?還是先有魚卵?
先有日出?還是先有日落?
先有樹?還是先有樹種子?
這些問題就讓各位去腦筋運動吧!
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
誰才是第一 ?
這幾天,阿胖和一群同事們,打算要到山上看日出,為了看日出,阿胖也提早睡覺,以便隔天可以更早起床。
第二天,大伙們都早早就起床了,而阿胖從來沒有這樣早起過,阿胖想著,今天應該可以第一個抵達山頂。
當一行人開著車子,這時街道上的沒有看見行人,但是車子駛入山區後,卻發現有人在下山了。阿胖眼見有人下山了,就很驚訝的打開車窗問著:「你們是不是第一個抵達山頂的人?」
這些早起運動的人回答:「不是喔!在我們抵達之前就已經看到有人在山頂了!」
這時車子到了山頂邊,就在停車場停了下來,我們也一同走向山的最高點,這時阿胖更匆匆的走在最前面。這時阿胖看到山頂上已經有人了,就問說:「你們是最早抵達山頂的嗎?」
這些人還是回答:「我們之前已經有人先抵達囉!」
一直以為自己可以第一個抵達山頂的阿胖,這時訝異不已,最早抵達山頂的人竟然不是我,可是卻也找不到最早抵達山頂的人。
各位!若你日夜守在山頂上,你能找到第一個抵達山頂的人嗎?
人類的名次,其實都是設定在某個範圍內,這樣才有所謂的第一、第二,若把不畫個範圍的話,那就找不到名次了。
意即,人為的事情能擬出名次,而在大自然或宇宙間,就不能把事物去定位名次了。
因此你不能問說:
◇誰是第一尊佛?
◇ 誰是第一個星球?
◇ 誰是第一顆樹?
若你要找第一,那你就得先畫個範圍,這才有所謂的第一。但是,這是在此範圍內的第一,這是個「相對」下的第一,而非「絕對」的第一。
各位!看完這個小插曲,你能明白「第一是空」的道理嗎!!
第二天,大伙們都早早就起床了,而阿胖從來沒有這樣早起過,阿胖想著,今天應該可以第一個抵達山頂。
當一行人開著車子,這時街道上的沒有看見行人,但是車子駛入山區後,卻發現有人在下山了。阿胖眼見有人下山了,就很驚訝的打開車窗問著:「你們是不是第一個抵達山頂的人?」
這些早起運動的人回答:「不是喔!在我們抵達之前就已經看到有人在山頂了!」
這時車子到了山頂邊,就在停車場停了下來,我們也一同走向山的最高點,這時阿胖更匆匆的走在最前面。這時阿胖看到山頂上已經有人了,就問說:「你們是最早抵達山頂的嗎?」
這些人還是回答:「我們之前已經有人先抵達囉!」
一直以為自己可以第一個抵達山頂的阿胖,這時訝異不已,最早抵達山頂的人竟然不是我,可是卻也找不到最早抵達山頂的人。
各位!若你日夜守在山頂上,你能找到第一個抵達山頂的人嗎?
人類的名次,其實都是設定在某個範圍內,這樣才有所謂的第一、第二,若把不畫個範圍的話,那就找不到名次了。
意即,人為的事情能擬出名次,而在大自然或宇宙間,就不能把事物去定位名次了。
因此你不能問說:
◇誰是第一尊佛?
◇ 誰是第一個星球?
◇ 誰是第一顆樹?
若你要找第一,那你就得先畫個範圍,這才有所謂的第一。但是,這是在此範圍內的第一,這是個「相對」下的第一,而非「絕對」的第一。
各位!看完這個小插曲,你能明白「第一是空」的道理嗎!!
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
天堂與地獄
你知道地獄是可怕的,你也知道天堂是美麗的,但是,天堂與地獄是誰創造的?
天堂是上帝創造的嗎?地獄是閻羅王創造的嗎?
其實事情都不是這麼單純!
你有惡夢的經驗吧!
在惡夢中讓人這麼痛苦,但是醒來後才發覺一切都是「空」,那你說這惡夢是誰創造的?
活在地獄的眾生,就如你我活在惡夢中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我們的惡夢終究會醒來而結束,而地獄眾生的壽命卻很長久,這如同一場無法醒來的惡夢,是完全一樣的。
地獄是誰創造的?
有的人讀了佛經後更問,地獄有這麼多的刀槍劍林、熱鍋、沸鐵,難道地獄也有工業嗎?
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地獄眾生自己創造的!就如同我們創造了惡夢一般!但是我們在夢中並不需要工業,就能創造一切。
因此,當地獄眾生的心有多惡毒,他的世界就有多可怕。
但是,這一切都是虛幻的,但是眾生卻真實的感受,只因為沒有覺醒啊!
若投胎地獄,那此人的壽命可能很長久,但也可能很快就結束了。這關鍵在哪裡?就在於此人是否有「覺醒」而決定了。因此,當地獄眾生覺醒自己的不該,悔悟自己的不是,那此人的壽命就在地獄結束了。因此,一個人的慚愧心很重要,若人造下地獄的惡業,若少了慚愧心、懺悔心,那此人在地獄的壽命就會非常長久了。因為,地獄也是當事者自己創造的。因此要結束這地獄惡夢,也是要靠自己。
那你說天堂是誰創造的?
這當然還是當事者自己創造來的囉!
當你的心地有多善良,那你的世界就有多美好。意即,一個人死後他的心地是如何,就和同等境界的世界相應而投胎去了。
這也可以說,每個人都創造了自己的世界,只是你看不見我的世界,我也看不見你的世界。
你不要以為我們都活在同樣世界喔!我們每個人的世界只是比較接近而已,但並不完全一樣。
我們先拿動物和人類比較好了。也許你也以為我們和其他動物都是活在同樣的世界,其實人類所活的世界和動物的世界也是不相同的。譬如,我們所看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而動物所看的世界就不同了。依科學家,狗的世界是黑白的。牛的世界可以看見黃色。其實,大部分的動物都是色盲的,只有人類的世界比他們美麗多了。為什麼活在同樣世界,所看會不相同呢?
因為「心」不同所致。
就以人類和人類相比的話,有的人有紅綠色盲,有的人有黃藍色盲,這是最明顯的,同樣都是人,但是所看的世界卻有不同。
其實你我的世界也是稍有不同。譬如吃東西的時候,同樣一樣東西,有人吃了覺得很好吃,有的人則不然。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都不一樣所致。
這也可以說,不同的心地創造了不同的世界。
再舉個佛經中的故事說:
有一次阿難和佛陀在外,阿難就問佛陀說:「佛陀啊!你以前所說的每尊佛的世界都是這樣的莊嚴美麗,為何你釋迦牟尼佛的世界是這樣雜穢呢?」
此時佛陀就用大神通,讓阿難看自己的世界,這時阿難才恍然大悟,原來釋迦牟尼佛的世界也是這樣的莊嚴。
這個小故事你得到什麼啟示呢?
其實很簡單,阿難只看到自己的世界,而沒有看到佛陀的世界,所以誤以為釋迦牟尼佛的世界也是雜穢的。
同樣的原理,你也一樣沒有看到我的世界,我也沒有看過你的世界,但我們都誤以為,我們是活在同樣的世界。
這也可以說,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那這個世界是誰創造的呢?
那當然是自己創造的。
所以說,這世界不是上帝創造給你的,而是你自己創造的,所以,你我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者!你當然也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既然自己就是主宰者,那可以不可以把自己的世界創造的更美好呢?
當然可以囉!
修行,就是在改造自己的世界,以讓自己的世界更美麗、更快樂!
但是,很多不知此理,所以常常在惡化自己的世界,像那些造作惡業的人,就是在創造自己的地獄世界,可是當事者卻不知道。
修行,首先要善化自己的心,當一個人心地是善好的,那此人的世界當然也變得美麗了。因此,若要讓自己的世界邁向美麗,那各種善心不可少。
這三界中的所有世界都是當事者自己創造的之外,佛國世界則是每個佛自己創造的。譬如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所創造的,此佛為了接引眾生,所以創造了這個沒有痛苦只有快樂的世界。
而每個佛國世界也是「淨土」世界,什麼是淨土?那就是該土的眾生心地都是清淨的。簡單的說,淨土世界就是沒有壞人的世界。但是,要活在淨土世界,心地也務必是清淨的,所以,你若想投胎每個淨土世界,這就是條件。
佛,能創造自己的佛國淨土,那我們為何無此能力?因為我們的心不能「任運」之故。
什麼是「任運」?
你能隨順需要而隨時改變自已的心嗎?其實凡夫都不能!
當你痛苦時你能「任運」自己的心轉變成快樂嗎?
當你憂鬱苦惱時,你能隨時「任運」自己的心成為開朗嗎?
當你內心是懷恨時,你能隨時「任運」讓自己放下嗎?
當你內心是貪慾、傲慢、忌妒等等的惡心,你能隨時「任運」將此惡心轉空嗎?
若能,那就如同佛菩薩一般了。若不能那就是苦惱凡夫了。
佛菩薩能創造自己的美麗世界,因為佛菩薩能「任運」這個心,而凡夫不能所致。
為何不能任運此心呢?
因為「執性」太強之故!
因此建議,你可以多多培養自己的善心,以便在逆境衝擊時,為「任運」的功夫加分,那你就可以從苦惱解脫了。
以上所提這些原理都是同樣原理,都是自己的「心」創造了自己的世界。而修行,就是在轉化此「執性」,以讓此心能「任運」,若能任運,那就有大神通,也能解脫或創造自己的極樂世界了。
天堂是上帝創造的嗎?地獄是閻羅王創造的嗎?
其實事情都不是這麼單純!
你有惡夢的經驗吧!
在惡夢中讓人這麼痛苦,但是醒來後才發覺一切都是「空」,那你說這惡夢是誰創造的?
活在地獄的眾生,就如你我活在惡夢中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我們的惡夢終究會醒來而結束,而地獄眾生的壽命卻很長久,這如同一場無法醒來的惡夢,是完全一樣的。
地獄是誰創造的?
有的人讀了佛經後更問,地獄有這麼多的刀槍劍林、熱鍋、沸鐵,難道地獄也有工業嗎?
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地獄眾生自己創造的!就如同我們創造了惡夢一般!但是我們在夢中並不需要工業,就能創造一切。
因此,當地獄眾生的心有多惡毒,他的世界就有多可怕。
但是,這一切都是虛幻的,但是眾生卻真實的感受,只因為沒有覺醒啊!
若投胎地獄,那此人的壽命可能很長久,但也可能很快就結束了。這關鍵在哪裡?就在於此人是否有「覺醒」而決定了。因此,當地獄眾生覺醒自己的不該,悔悟自己的不是,那此人的壽命就在地獄結束了。因此,一個人的慚愧心很重要,若人造下地獄的惡業,若少了慚愧心、懺悔心,那此人在地獄的壽命就會非常長久了。因為,地獄也是當事者自己創造的。因此要結束這地獄惡夢,也是要靠自己。
那你說天堂是誰創造的?
這當然還是當事者自己創造來的囉!
當你的心地有多善良,那你的世界就有多美好。意即,一個人死後他的心地是如何,就和同等境界的世界相應而投胎去了。
這也可以說,每個人都創造了自己的世界,只是你看不見我的世界,我也看不見你的世界。
你不要以為我們都活在同樣世界喔!我們每個人的世界只是比較接近而已,但並不完全一樣。
我們先拿動物和人類比較好了。也許你也以為我們和其他動物都是活在同樣的世界,其實人類所活的世界和動物的世界也是不相同的。譬如,我們所看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而動物所看的世界就不同了。依科學家,狗的世界是黑白的。牛的世界可以看見黃色。其實,大部分的動物都是色盲的,只有人類的世界比他們美麗多了。為什麼活在同樣世界,所看會不相同呢?
因為「心」不同所致。
就以人類和人類相比的話,有的人有紅綠色盲,有的人有黃藍色盲,這是最明顯的,同樣都是人,但是所看的世界卻有不同。
其實你我的世界也是稍有不同。譬如吃東西的時候,同樣一樣東西,有人吃了覺得很好吃,有的人則不然。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都不一樣所致。
這也可以說,不同的心地創造了不同的世界。
再舉個佛經中的故事說:
有一次阿難和佛陀在外,阿難就問佛陀說:「佛陀啊!你以前所說的每尊佛的世界都是這樣的莊嚴美麗,為何你釋迦牟尼佛的世界是這樣雜穢呢?」
此時佛陀就用大神通,讓阿難看自己的世界,這時阿難才恍然大悟,原來釋迦牟尼佛的世界也是這樣的莊嚴。
這個小故事你得到什麼啟示呢?
其實很簡單,阿難只看到自己的世界,而沒有看到佛陀的世界,所以誤以為釋迦牟尼佛的世界也是雜穢的。
同樣的原理,你也一樣沒有看到我的世界,我也沒有看過你的世界,但我們都誤以為,我們是活在同樣的世界。
這也可以說,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那這個世界是誰創造的呢?
那當然是自己創造的。
所以說,這世界不是上帝創造給你的,而是你自己創造的,所以,你我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者!你當然也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既然自己就是主宰者,那可以不可以把自己的世界創造的更美好呢?
當然可以囉!
修行,就是在改造自己的世界,以讓自己的世界更美麗、更快樂!
但是,很多不知此理,所以常常在惡化自己的世界,像那些造作惡業的人,就是在創造自己的地獄世界,可是當事者卻不知道。
修行,首先要善化自己的心,當一個人心地是善好的,那此人的世界當然也變得美麗了。因此,若要讓自己的世界邁向美麗,那各種善心不可少。
這三界中的所有世界都是當事者自己創造的之外,佛國世界則是每個佛自己創造的。譬如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所創造的,此佛為了接引眾生,所以創造了這個沒有痛苦只有快樂的世界。
而每個佛國世界也是「淨土」世界,什麼是淨土?那就是該土的眾生心地都是清淨的。簡單的說,淨土世界就是沒有壞人的世界。但是,要活在淨土世界,心地也務必是清淨的,所以,你若想投胎每個淨土世界,這就是條件。
佛,能創造自己的佛國淨土,那我們為何無此能力?因為我們的心不能「任運」之故。
什麼是「任運」?
你能隨順需要而隨時改變自已的心嗎?其實凡夫都不能!
當你痛苦時你能「任運」自己的心轉變成快樂嗎?
當你憂鬱苦惱時,你能隨時「任運」自己的心成為開朗嗎?
當你內心是懷恨時,你能隨時「任運」讓自己放下嗎?
當你內心是貪慾、傲慢、忌妒等等的惡心,你能隨時「任運」將此惡心轉空嗎?
若能,那就如同佛菩薩一般了。若不能那就是苦惱凡夫了。
佛菩薩能創造自己的美麗世界,因為佛菩薩能「任運」這個心,而凡夫不能所致。
為何不能任運此心呢?
因為「執性」太強之故!
因此建議,你可以多多培養自己的善心,以便在逆境衝擊時,為「任運」的功夫加分,那你就可以從苦惱解脫了。
以上所提這些原理都是同樣原理,都是自己的「心」創造了自己的世界。而修行,就是在轉化此「執性」,以讓此心能「任運」,若能任運,那就有大神通,也能解脫或創造自己的極樂世界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