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7日星期三

順道者昌,逆道者亡

《三字經》開篇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中國的古聖先賢對於人性的本質和其變遷的天機,可謂是一語道破。人性本善,不教也枉然。本善是人類教育的緣起,本惡無以為教。然而,圓融的智慧,無福之人卻難得其利。心生種種疑惑,重重障礙,難以契入教之止境。一個人性本善本惡的爭論就糾纏了幾千年,至今依然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敏感話題。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人生在世聞道之難,聞道之不易。與道失之交臂者,與其說是執著使然,不如說是福薄命淺。所謂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若以儒解儒,以道釋道,或許依然無法得其究竟了意。得其骨,而未得其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至於不學儒道者,更容易多以習氣做主,以妄為真。故世人有爭者,不足為怪也。

佛家對人性的本質歷來了了分明,無有爭執。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開圓解,圓成正果時就已經說清楚了。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世出世間至純至善至真者,莫過於佛陀。既然人人本具佛陀的真善,本善是自然具足的。即便是一時的迷惑顛倒,也不會斷滅其本善的法性。佛是覺悟的人,人是迷惑的佛。凡夫之人一旦破除妄想、執著,本具的圓滿智慧德相就會顯露無遺。

《三字經》所言的人之本善,非善惡之善,而是指未被環境、業力所障礙的本性。即“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一般人所爭執的不過是被習氣、環境、業力所染污的習性而已。習性有善惡,而本性無善惡。恰似同一塊金材,鑄造成佛像,人以為善,鑄造成魔形,人以為惡。無論人在不同的事相面前有什麼樣的起心動念,或善或惡,但材質卻沒有變化。並不影響其形象的變遷。相隨心變,而法性卻不會改變。有朝一日,魔相被毀,重新鑄造成佛像。請問是善,是惡?無有善惡。善惡在於心,心善即無不善。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之本性,恰似長天厚土,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不可思,不可議。豈是我們凡夫之人一個善惡所能概括得了的。之所以有善惡之名稱,只是為了教育有所依托,不得已而行善巧方便而已。宇宙之間一切生命現象,包括有情無情,若無本善的因緣,是斷乎不能生髮繁衍的。本善是體,善惡是用。

再比如,剛出生的嬰孩,是善是惡?既然有人認定人性本惡,剛出生的嬰孩也應該是惡的,那他又惡在何處?誰又敢做出這樣可笑愚昧的推斷。剛出生的嬰孩之所以在若干年後一個個面目全非,與剛出生時的天性大相徑庭,是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熏陶和教育完全不同而已。即便是同胞兄弟,在接受教育時的個人狀態也不盡相同。起心動念更是千差萬別。所謂是“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心性有差異,業報有異同。類似的環境也會對人產生微妙的變化。

如果人性本惡,教育的存在就沒有多少實際意義。若本性注定醜惡,則剛強難化,誰又能教化得了。什麼樣的教育又能對其產生影響?人類之所以世世代代非常重視教育,人們之所以都要送孩子去上學,就是因為在人們的心靈深處存有一個確信無疑的信念,那就是人性本善,教育可以對孩子道德品行的塑造和技能提高起作用。

天雨大,不潤無根之草:道法寬,只度有緣之人。對歷經五千年曆史實踐檢驗的正法教育和如理如法的傳道之人生起無比的信心,是接受上善教育的先決條件。教者道也,道者命也。宇宙人生,天地萬物自自然然,生生不息的運行規律就是道。自古以來,聖賢之教無非是讓我們按照自然規律去行,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順乎其道,就可以趨吉避凶,安樂自在,頤養天年,善始善終。吉祥幸福的命運之門便在我們敦倫盡分,依教奉行中悄然開啟。

佛家常說,宇宙間的一切有情無情眾生,都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物質眾緣和合而成。機緣成熟,則和合體聚。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和合體。在這個和合體之外,匯聚了層層疊疊的助緣來成就這個主緣。各種助緣依本願的大小,示現成種種不同的有情無情和合體。大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小如人獸蟲鳥,花草樹木,乃至於微生物、微塵。形體的大小,壽命的長短皆依賴於福慧的多寡。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神聖的使命。而成就萬千物命從而成就自己,以酬償願力或業力卻是永恆的主題。是故各盡其責,各安其分。互為依存,缺一不可。天以有容有信而森羅萬象,地以安忍穩固而萬物能生。是故月光不爭太陽之輝,小草不妒樹木之高,江河不怨海洋之闊。福慧有大小,知天命,盡本分才能和睦共榮。所以說天有天道,地有地道,水有水道,人有人道。敦倫盡分,就是和諧之道。

上天造就了人,造就了這個天地之間最偉大的生命和合體。同時也為人類營造了無與倫比的活動空間和生存環境。天生日月陰陽分,地生五穀養生靈,山孕河海生風雨,四時更替成平衡。雪山冰川薄厚恰到好處,春夏秋冬次第如如分明。就連人體的髒腑器官,手指的錯落有致都精妙到了極處。整個大千世界都在一種平衡和諧的節律中運行。

洞察到天地萬物運行奧妙的中國古聖先賢們依法而行,並將此大道以種種善巧方便傳承給後代子孫。從而使這塊地球上最先升起太陽的地方,率先成為世界的中心。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成就了東方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天人合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沐浴在道德陽光之下的孝子賢孫們有能力創造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發明,卻不願意製造一支火槍一枚火砲;有能力創建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卻沒有恃強凌弱,搶奪外族的一寸土地。這就是安守本分,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是慈悲,是智慧。攀緣是結怨結仇,招災惹禍。

一切物質的能動需要能量做支撐。火把的燃燒離不開燃料的消耗。汽車行駛少不了燃油。人的衣食住行,生命維續又何嘗不是在消耗生生世世累積的福報。多大的德行,承載多大的人間富貴,享受多大的福報。這叫知天命。所以古人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得不配位,必有禍殃。靠自己辛勤勞動可以換來的是吉財,可以安心享用。自己沒有辦法得到的,也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享受的,如果不知止步,強取豪奪,必然違背天道,招徠的只有凶財,兇財的背後就是無盡的冤仇和橫禍。

中國的古聖先賢們深知自然界萬事萬物相生相剋的道理,更明了悖逆自然的後果。他們教自己的後代敦倫盡分,安貧樂道,知足常樂。教人五倫八德,教人惜福。教人舍而後可以得的道理。他們從不為了滿足人欲而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道德和理智使人始終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堅守著護持地球自然生態平衡的使者形象。絕不淪為毀滅自己家園的盜賊和元兇。

因為一切物命無不是為成就人類而來,它們是人類最親密而忠誠的朋友。輕視它們就意味著災難的開始。平衡一旦被打破,將直接導致一系列的生態失調,天災人禍不斷。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慾望一旦被刺激起來,便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何況地球也是一個自然和合體,恰似血肉之體一樣。無限地開掘其水、煤、油、汽、礦藏,正如啖其肉,吸其髓,斷其骨,地球焉有不頭重腳輕,奄奄一息之理。再加上工業污染,道德敗壞,倫理失衡,自然環境和人倫環境都遭重創。短短幾百年對地球的瘋狂掠奪,已然將維護數千年的生態環境毀於一旦。豈不知毀掉的正是成就人類自身的諸多助緣。

為了所謂的物質文明,人們也許並不清楚自己是在無限透支地球為萬代子孫及萬類生命存留的有限資源,同時也是在無限透支自己的福壽。追逐幼稚而荒唐的價值觀,必然要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全球變暖,氣候異常,水旱災害,地震瘟疫,種種災禍在向人類發出最後的警告。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挽救地球和人類自身的劫難,當及時回歸到聖賢教誨上來,回歸到自然大道上來。

天地知道安守本分,萬物知道安守本分。唯獨貴為三才之一的人在短短幾百年間迷失了自我,不知道安守本分,自以為是。地上的資源不滿足,又大量開採地下的資源。自己已經擁有的財富不滿足,又通過種種不如法的手段去搶奪不屬於自己的財富。其間不乏傷生害命,傷天害理,造作無量的罪孽。實際上是在用萬劫不復的罪孽去換取轉瞬即逝的人間短暫有漏的物質享受。到頭來,財為五家共有,兇財不僅得不到享用,而且還會召來無窮的災禍。一切財富名利都將隨著無常生命的終結而灰飛煙滅。但業報並不會因此終結,花報之後,必將是更加慘烈的三惡道漫漫旅途之報。可謂是可憐复可悲。

輕視古聖先賢慈悲智慧的忠告,以為那不過是古人勸人向善的教條。卻不知道那是超越時空微次救世、救人、救命的靈丹妙藥,是引導眾生契入生門,避開夭亡病苦的法寶。有緣聞得,有福受得是人生之大幸。可惜很多被物慾沖昏頭腦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只相信自己,自負自滿,常生輕慢心,常開毀謗口。道不遠人,人自遠之。以致於誤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主宰,想什麼就要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豈不知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必須遵守自然恆常大道。不然,就只有接受自然規律的製裁。面對今天整個世界災禍縱橫,亙古罕見的尷尬局面。我們當好好反思。究竟遵從聖賢教誨對人類和地球的長治久安有利還是西方自我中心的價值觀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有利?

人性本善,不教也枉然。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偏離正法的導引,面對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誘惑,照樣會做出種種傷天害理,自我毀滅的糊塗事。也許很多人已經淡忘了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所處的世界並不是天堂,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還沒有做天人的福報。娑婆世界的眾生大都是業報之身,福報有限。業報之身卻時時貪圖天人的享受,只怕是德不配位,必有禍殃了。

班固說: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多大的德行承載多大的福慧。天人享天福心安理得,人間之人享人間福報心裡踏實。要有自知之明,要有警覺之心,才不會招災惹禍,自尋煩惱。從心改過,身心輕安,子孫不受祖上餘業之累。是故貪婪心不可有。即便是福報深厚的天人,福享盡了也會墮入地獄。我們又何必固執己見,一意孤行。知天命,安守本分,才是長久之計。貪求無限的物質享受只有墮落得更深而已。

順道者昌,逆道者亡。命由心生,改命須從心開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