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學佛人有所誤解,認為皈依佛門的都是一些生活上受到打擊,生活潦倒,活得沒有意思,或者是一時被刺激了才去學佛。
其實學佛人中,有很多都是在生活和工作領域裡面非常成功的人。有一些寂寂無名,也有是眾所周知的名人,他們扶持道場,為弘法事業出錢出力不求回報。但是很多人就放眼在弱勢群體上。這個現像也是因為傳媒和文學裡面的報導和描述所誤導引致的。
水滸傳裡面魯智深因為犯下重罪要入空門出家以躲追捕,很多小說裡面也描述當主角因為人生的突然負面轉變令到對塵世不再留戀時,要不就發神經,要不就自尋短見,要不就遁入空門。出家落髮時或者落髮後,原來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就跪地懇求不要這樣做,然後主角就說一兩句如“XX已經死了,貧僧法號XX,請施主不要打擾貧僧清修”或者“我今已步入空門,紅塵裡的一切已成過去”等等的話。令人感覺學佛是逃避現實裡的挫折。
當然,這些事情是有可能發生,但是逃避絕對不是正信。其實也有很多人在平淡的生活中也對佛法產生興趣,繼而開始了解佛法之妙義皈依佛門。有些是今生佛緣成熟,在機緣之下遇上佛法而踏上學佛之路,更有很多在我們大多數人認為非常快樂和幸福的生活中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發現佛法的殊勝而開始學佛,或者出家。
其實學佛絕對不是消極,而是更積極的去接近現實的實相。開始學佛是一個轉捩點,是一個微小的覺悟,因為對慣常的觀點在佛法的啟示下發現到存在的問題,或者在佛法的啟蒙下看到一陣事實的真相和內心的寧靜不染。
學佛需要的是智信,要認清學佛意義,要知道自己學佛的目的,不然可能就很容易落入迷信的暗湧中而不自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