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這個字很形象。把刀刃放在心上,你敢動嗎?稍動一下,就心如刀割。但是很多人就是忍不住,心總是要蠕動著。
遇到惡境,我們這個心就會去做出反應。當我們被襲擊時,我們不是反擊(Fight)就是躲避(Flight),很自然。心理學說這是我們心理自我保護反應,就如我們當手被火燒的時候會自然地縮起來一樣。因為要生存,這種反應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已經在我們的基因裡面深深地印下烙印。可是“忍”字在提醒我們,無論我們去反擊還是去逃避,這個心一動,上面的一把刀就會在我們的心上深深的劃上一道傷痕。要真正的不被傷害,首先要駕馭這顆心,不要被我們基因裡的慣性反應得逞,因為雖然這是自古以來人類演化出來的生存方式,但是往往只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痛苦。
當我們遇到不同的誘惑時,也要“忍”。同樣的道理。心一動,這把刀也會給我們帶來傷害和痛苦。遇到高興的事情,還是要忍。
那麼我們豈不是變成行屍走肉了?非也,學佛人不是要把自己變得麻木不仁,變得木納。反之,我們要看出那個才是真心?真心非有非無,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說它似一物就離道已遠,本來一切就是因緣和合,我們平常所說的“我”這個心本來就是空性。所謂“覓心不可得”,本來就不可得,這“心”上的刀刃又往哪裡下刀呢?
當我們了知無一物可得,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執著這個假我,就能對境惺惺而不被牽。這刀也無下刀之處。
“忍”是初步,把這個“心”看透,讓這把刀無處可落,自然就無善境惡境,無能無所,無有分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