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探討業力

每當讀經持咒,聆聽法師講解經典的時候,我們總能感受到佛菩薩無盡的慈悲,無上的大願和無比的智慧。有緣聞佛法,有緣親近佛菩薩,善知識,猶如黑夜中的跋涉者終於看到了光明。這使我們這些掙扎在娑婆苦海中的眾生倍感親切和幸運。因為這是心靈的依托,也是我們可以獲得能力和智慧去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所在。

有人說,既然佛菩薩有那麼大的智慧,用來教育法界眾生斷惡修善,讓大家和睦相處,健康長壽,過最和諧的生活,這應該是人人希求的好事啊,可是為什麼眾生就不肯去做呢?既然佛菩薩有無比強大的神通、法力,可以轉危為安,同時又有護法善神主持正義,震撼邪惡,人間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妖魔鬼怪、惡人惡事,人們為什麼仍然過得那麼苦呢?

這不禁使我聯想到世間法也有同樣的問題。比如世間專門從事教育的群體非常龐大,知識水平、道德修養很優秀的老師也很多,為什麼世人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教化?世間惡人有增無減,卻也不能得到有效改造。世道人心依然不善;政府擁有強大的國家機器,法律、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等,為什麼還照樣有人去殺人放火、巧取豪奪、貪贓枉法、違法亂紀,充滿血腥的惡性事件也常有發生呢?

看起來問題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透過這許許多多的矛盾、衝突,其間應該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在起作用。一定還有超越我們所知曉的力量之上的動力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在不借助於飛行器的情況下,無法飛越到太空去,是因為有地球引力。那麼人不願意棄惡從善,自然也有很大的阻力妨礙著人的思想和行為。這應該就是佛法所說的業力。

佛法雖然是世出世間稀有難逢的智慧之學,但對其真正相信的人並不多,包括許多學佛人在內。因為信佛不是只會給人講幾句有關佛法的常識,不是只會指責、教訓別人。而是要真正做出來給人看,讓時時處處與你接觸的社會大眾生歡喜心。真正的學佛人,應該通過他如理如法的言談舉止讓人敬佩和讚嘆。佛法就在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高談闊論沒有多少意義。雖有大願在前,卻不解如來真實意,讓人生煩惱的人隨處可見。不會做人,何以做佛?不信就不會真正去解,也就談不上行和證了。就像一些過眼不過手,過手不過腦的中學生一樣,自然學不到什麼知識,也就難有良好的學習成績了。

佛法是內學,是向心內求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一切聖賢之人成就學問和人品的必由之路。而今天的人大多都是只看別人過失,不見自己毛病。缺乏智慧教育,不具備寬闊胸懷和人格修養的人,往往在自己過得不如人的時候,難以控制自己正常、健康、陽光的心態。越看別人,心裡越不平衡,心態越浮躁,心情越沮喪,思想、行為越極端,越難以被別人所包容和接受。與人的仇怨也越結越深。生生世世以來的業力就這麼形成了,而且在不斷加劇之中。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為因果的相續不空,轉換不空。誰造做,誰受報。別人無法代替,佛菩薩也一樣。釋迦牟尼佛尚有馬麥之報,滅族之災。安士高大師也曾有兩次還命債的經歷。可見因果報應是自然規律,人力無法更改。因緣果報,絲毫不爽。無論時空經歷過多少循環,業力的影子永遠如影隨形,不即不離。永遠都在等待酬償的機緣。這是聖賢們覺悟之後的感嘆。

今天許多人被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迷惑了頭腦,卻很少去想當人們的物慾達到極致,地球的能源消耗殆盡之後,將會怎樣。也許他們認為那是後人們的事情,與自己無關。這種僥倖心理卻誤了大事。可以說是危害無窮。一是隨意造惡,沒有心理負擔。二是錯過了大好的得人身,聞佛法的機會。卻實實在在把握住了大肆造作的機會,為以後受報積累了充足的資糧。到時候,喊爹叫娘也沒用。因為業力無法代替。就像世間犯法一樣,沒有替罪這一條。

當然,從客觀上說,佛法是世出世間至善圓滿的學問,其中所講的境界如果我們自己的知識水平和人格修養達不到那個層次,真正理解起來就會有一定的困難,更不用說完全接受了。正如武則天當年為《大方廣佛華嚴經》翻譯圓滿之後所題寫的開經偈裡說的:佛法是“無上甚深微妙法”。

一般人不通過聽高僧、大德講述,自己不容易理解。有趣的是,生活中我時常遇到一些朋友,他們往往依據他們有限的知識層次做判斷,好像他們自己代表真理似的。他們能理解就相信,理解不了,就不相信。這也怪不了他們,想想看,佛法如果這麼容易聽明白,當初剛傳到中國的時候,就不會有那麼嚴格的考試制度了。因為需要具備相當高的素質才有資格學習,也才能理解其中甚深的意趣。

更糟糕的是社會上還有一類人,什麼都沒有弄明白,基本的概念和素質都不具備,卻愛發表觀點。有愛說話的毛病,你說些好話也行啊。可是這類人偏偏是什麼難聽說什麼,什麼造的口業重說什麼,你說有多麼可憐又可恨吧。沒有善根,卻以為自己無不具足,慧眼未開,卻自以為智慧無比。無知者無畏,大概就指這類人。

當然,也不是說學佛就一定是高學歷人的專利。讀到博士不信佛的人大有人在。像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絕對沒有問題。因為他們在長期的科學研究中,已經無意中發現並證實了佛法的高妙智慧。他們已經站在了一個很高的位置,所以看得分外清楚。宇宙人生果然如此,正如佛陀所言。真真切切,沒有懷疑。他們的信是從實踐中得來的。或者說他們已經從科學角度加以證實了的。

另外一種人,雖然沒有愛因斯坦那樣的知識貯備和學習條件,但也願意接受佛法。見了就喜歡,就相信,而且很精進。這是因為前世早都學過,雖然前世學佛沒有成就佛果,但阿賴耶識中佛的種子在。所以聞到佛法,感到非常親切,法喜充滿,毫不懷疑。

學佛也講緣分。據說,今世對佛法不接受,甚至於反感的人,前世大都是從惡道轉世來的。他們只所以對佛法產生不了興趣,是因為在惡道中墮落的時間太久,沒有機會接觸佛法,也就無以建立佛緣。這就是佛菩薩勸人不要墮入三惡道的原因,因為一旦墮入,週期特別漫長,超拔出離的機緣也很少。根本不像人道這樣幸運,還能聞到佛法。成佛,成菩薩的機會這麼多。所以說人身難得,一定要加倍珍惜才對。

說了半天,那麼究竟妨礙人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的障礙是什麼呢?那就是生生世世因為迷惑顛倒而造成的怨親債主的干擾。因果在起現行。佛說:人生酬業。人到這個世間來做什麼?就是來酬償業力。欠人半斤,還人八兩。當然這是互相的。包括欠人性命,也是要償還的。誰也阻止不了。錯綜複雜的討債還債,形成了複雜的人事關係。造就了人生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但這個問題本身非常複雜,不是這麼簡單就能夠說得清楚。所以切不可用極端思維去理解,不然禍患無窮。解鈴還需繫鈴人。我們既要承認因緣果報的真實不虛,也必須要用真誠心,慈悲心,愛心去化解一切惡緣。因為愛心,懺悔心具有無比的化解怨業的作用。同時,怨怨相報,沒完沒了。今世果是前世因,而今世因又將成為來世果。萬不可想當然,對別人的善行和忍辱,心安理得。因為因果是在不斷轉化之中。

最聰明的辦法就是轉業力為願力,主動去改變。寬容、善待一切人和事。我欠別人的,我發露懺悔,加倍補償。念經、念佛、放生、修善,一生所修積的功德全部給你。化敵為友,化干戈為玉帛。別人欠我的。我不再追究。這樣世世代代所累積的恩怨就此一筆勾銷,徹底了結,不再延續。

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明白因果的可怕,都這樣主動去化解業力,大災難就可以變成小災難。人與人之間就和睦得多了,關係也就好相處了。障礙消除得多了,干擾就少了。社會就會一天天更加和諧、美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