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故事,千百年來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了。人們喜愛其中的故事,也從中得到快樂和教化。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唐僧被加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加封為鬥戰勝佛,豬八戒被加封為淨壇使者,沙和尚被加封為金身羅漢。
有人可能會問,同為取經人,為什麼各人最終得到的結果有所區別呢?或者說唐僧和孫悟空都成了正果,而豬八戒和沙和尚只到了使者和羅漢的果位。這個問題很有意義,非常值得我們思考。果上的差異,其中必然有因上的不同。那我們就談談西遊記中的四個主要人物吧。
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這四個人其實代表了三類修行人。
第一類,唐僧。屬於根性不是最利,但道心卻是非常堅固的人。能依法修行,苛守戒律。對佛法深信不疑。經得起任何五欲六塵的考驗。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不會退轉,不會改變初衷。始終對佛法不夾雜,不懷疑,不起心,不動念。所以這類人能夠成正果。
第二類,孫悟空。根性最利。道心也非常堅固,從不退轉。雖然時常喜歡用自己的方式降妖捉怪。表面上看喜歡惹是生非,常讓師傅為此生煩惱,但心裡面對修行成正果也沒有動搖過。即便是多次被冤枉,被趕走,但“人在花果山,心隨取經人。”這類人也能成正果。
第三類,一個是豬八戒,一個是沙和尚。
豬八戒是貪嗔癡慢的典型。沒有道心。本來是天宮裡的天蓬元帥。 “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閒愛懶無休歇。不曾養性與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由於造作惡業,迷失了本性。所以表現為貪愛閒散,懶惰貪吃,心性混沌。又很好色。在天宮時,因調戲嫦娥被糾察靈官禀報了玉帝,諸神把他拿住本來依律當處決,多虧太白金星說情,才改刑重責二千錘,貶出天關,到福陵山下建立家業。在雲棧洞棲身,後來到高老莊取妻翠蘭。直到孫悟空把他降服,當了和尚隨唐僧取經告別高老時,還交待高老岳丈“好生看待我渾家,只怕我們取不得經時,好來還俗,照舊與你做女婿過活。”儘管後來被觀世音菩薩點化,皈依了佛門,但只是在形式上歸皈依,世間的一切慾念他一樣不少,而且很嚴重。經不起任何考驗。雖然為此吃了不少虧,但痴心不改。
西行路上,動不動就撂挑子,要回高老莊,去過小日子。既表明沒有道心,也說明放不下五欲六塵的享受。西行中,有時不僅不起好作用,還愛找別人麻煩,動搖別人的信心。每遇摧折,他都嚷嚷著要放棄。內在的貪欲,每遇外緣的誘惑,就起現行。因為有這些雜念,所以修行的工夫很淺。雖然觀世音菩薩給他賜法名八戒,可以說非常對症。如果能夠理解菩薩的一片慈悲之心,他也有成佛的機緣。可是他還是看不破,放不下。不能持戒,就無法得定,不能得定,就無法開智慧。所以最終難以成正果。
沙和尚,曾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被玉帝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貶入下界為妖吃人。 《西遊記》雜劇說他是由於“帶酒思凡”,所以五帝罰他在沙河“推沙受罪”。可見也是凡心未滅。
皈依佛門後,比較聽話,也沒有明顯的過錯。但沒有孫悟空那麼利的根性,又沒唐僧那麼堅定的道心。這樣就顯得比較平庸。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挑一天擔。沒有強烈的成佛的願望。普通凡夫的特點基本全具足。所以也難以成正果。
古人通過這樣一個故事,是要告誡人們修行之路無比艱辛,要經過重重艱難險阻,才有望到達極樂國土。而修行人最終能否成就完全取決於自己的用心。只有兩種人可以成就,一是聰明人,根性很利,什麼都知道,幾乎不需要人勸就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孫悟空就屬此類。第二種是老實人,恭敬虔誠,不起心,不動念,不執著,不夾雜。佛陀怎麼說就怎麼聽,怎麼做。看似愚鈍,實則大智若愚。唐僧就屬此類。而這兩種人雖然修行的方式不同,但共同的特點是道心無比堅定。
而第三類的人,很難成就。因為這類人,說聰明也不太聰明,說笨也不是很笨。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永遠都有自己的執見。對什麼都懷疑。所以永遠都固守在自己劃定的圈子裡,無法超拔。不守戒律,自以為是,總怕上當,而每當必上。貪小便宜,卻吃了大虧。這種人在修行人中的比例最大,數量最多。
說到這裡,我們或許已經明白了。其實佛法就是一種教學,西遊記的故事何嘗不是在啟示我們的生活。舉個簡單的例子,哪些學生每年有可能考上大學?同樣是兩種考生。一是很聰明,也知道學的人。這樣的學生,不用老師成天督促,自己都很用功。另一種是雖然不聰明但老實本分,聽老師勸的人。他們知道自己反應慢,沒有別人聰明,所以特別相信老師的教導,能吃苦,能下超人的功夫。這種人心地清淨,不生妄念,把自己看得小,把別人看得大,謙恭是德,至誠感通,他們的智慧也能大開,當然能成就了。第三種人自以為很聰明,卻缺乏智慧,懷疑一切,妄念紛飛,滿腦子主意,對誰都想指指點點,找點毛病,對老師的勸導也經常半信半疑,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願意去做,立不起,蹲不下,不願意在行動上去落實,這些人往往成為名落孫山的人。無論是修學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都最難度化,也難有成就。這類人數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時代社會成員整體素質的高低。
有趣的是,據說有人曾做過一個對女士們的民意調查。問西遊記中的四個人,更願意嫁給哪個?結果是願意嫁給豬八戒的人最多。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我相信這樣的結果。因為時代變了,人們的價值觀也在變。而這個變化的背後,可以折射出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喜歡第三類人,至少說明社會上第三類人的比例很大,在我們目前的現實生活中,很有市場,還過得不錯。已經被現前的時代所接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