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師兄一直在強調學佛人要明心見性要有證悟方能夠去度眾生,剛好昨日大家遇見,其間末學跟他聊到明心的“心”是哪個心,這位師兄佛學知識蠻不錯的,一路從“覓心了不可得”到無“能”“所”都談了。但是當我們談到“發菩提心”的時候,師兄認為發菩提心是要自己先證悟真如本性,然後才能來救度眾生。在此,雖然末學不是不同意師兄的發心,而是我這凡夫思維持的是不同的意見。
度人真的要自己先明心見性嗎?當然,如果是一盲領眾盲,彎路就一起走而地獄可能就一起下了。最有保障的當然是自己先摸清了這條路,走了一回,回來再領路。也就是學佛應該跟隨已經有證悟的善知識。可是在這末法時代,真有這麼多證悟真如本性的善知識嗎?從禪宗而言,虛雲老和尚是近代學佛人公認的大善知識,還有來果禪師,還有淨土法門的印光大師,廣欽老和尚等等,都是大德大善知識。可是這些大德門早已往生,遺留下來的也就是他們的開示語錄和文章。再看現在還在世的老和尚大德大善知識們,為數已不多而且寥寥可數。如果按照先明心見性後才度眾生的看法來看,我們豈不是每一個學佛人都要排著隊輪著號去等機會跟這幾位大德老和尚學佛嗎?而如果每個法師大德們都是要等到自己開悟證得真如本性才去弘法利生,佛法的傳播可能早已衰滅了。生活裡面如果我們說行善財布施要等到自己發達了才去做,慈善機構也就只能夠等大富豪們來捐獻,這樣的話又如何幫助有需要的人呢?
發菩提心其實是不是更應該“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呢?一邊學佛,一邊以自己所學到的去利益眾生。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方是能不斷的一方面自我在對佛法的認知上提升又同時行六度四攝來接引有緣眾生。不需要等自己發大財方才布施,能布施一分就是一分,沒錢也能夠法布施,來得更殊勝,福田種得更多。也就是“自利”“利他”同時進行。就好像種樹養花一樣,樹要長得高,葉子花朵要茂密,必須有強勁的根部來吸取養份水份。救度眾生就好像學佛人的根部,我們是不是在利益有情眾生?如果沒有的話,我們這棵樹可能只能夠成長到一定的高度就停滯不前。相反,在利益眾生的同時,我們的修行結果- 葉子花朵也會開得更茂盛濃密。兩者沒有先後次序,而是相互補益,令這棵樹的成長更快更健康。
那麼難道就不怕一盲令眾盲嗎?怕!很怕!太怕了!
所以我們更要在跟隨自己恩師學佛的同時,去了解和參閱更多善知識的學佛心得。祖師大德起碼沒有走彎路啊!另外佛陀教導我們的幾個基本“邪法探測器”如三法印等等,也是要不離左右。如果有任何懷疑或疑問,就應該不恥下問,不要因為自己學了幾年佛或者自己年紀比人家大不好意思提出問題,怕被人家笑,怕被人家認為自己笨。有什麼可怕的?也不要不好意思去法布施。自己知道的,和大德善知識無異的佛法知識不妨拿來和大家共享。既可讓善知識提供意見又可利益和自己有同樣疑問的師兄。何樂而不為呢?學佛人應該“及時行善”,把握每個當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