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句話叫“相隨心轉”,就是說人的相貌會隨著人的心地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學佛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也能普遍接受。但沒有接觸到佛法的人,能接受這個說法的人就不多了。因為他們不相信,不相信也就無法從這個客觀規律中得到好處。
“相隨心轉”是聖人的話,自然有其科學道理在其中。如果我們知道江本勝博士的水結晶實驗結果,就會對此有所感悟。人的身體,跟自然環境一樣,也有其正常運行的自然生態系統。更像是一個大千世界。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生生滅滅,無不在遵循著同樣的自然法則。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應該是善良的,這是它本來的正常生態環境。這就是為什麼在受到美好語言刺激之後,水在顯微鏡下的結晶非常美麗,而受到惡毒語言刺激後,水結晶非常醜陋的原因。人善良的本性在經過無量劫塵世不良習氣的熏染後,逐漸迷失了本性。貪、嗔、痴、慢,妄想、分別、執著等習氣不同程度地取代了本性中的真善美慧,就使人在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破壞了自身的生態系統,即免疫系統。感得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也使自己不斷遭受病痛的折磨。整個身體健康狀況都被改變了,更何況相貌的變化。這是心理變化引起生理變化的必然結果。
有實驗證明,人在發怒的時候,身體內的健康細胞數量迅速減少,而有害細胞數量則大大增加,從而使身體的各個器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如果一個人常發脾氣,心情長期受到壓抑,悶悶不樂,身體肯定不好,而且壽命不會很長。因為再怎麼健康的身體器官也承受不了不斷重複的不良刺激。它們也有使用周期。
相反,心態良好,遇事不驚,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知足常樂,心地善良,吃得虧,讓得人的人,不僅僅患病的機率比一般人要低得多,相貌也更慈祥莊重,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即便是患了疾病,其程度會輕,康復的機會也更大。因為他們身體的生態系統比一般人維護得更好一些,沒有隨著病變發生太大的變化,仍然在發揮著重要的積極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精神療法。用正常的心理功能去調節紊亂的生理功能,從而使免疫系統恢復正常,疾病得以治療,身體得以康復。這種療法已經被稱之為人類醫治癌症的第三條途徑。
大聖大賢洞察了世事變化的規律,在他們那個時代就為人們說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目的就是希望後來人能夠順應自然之道,從而過得更加美滿幸福。可惜的是,千年之後,仍然有很多人不肯相信,更不願接受,寧願相信自己的知見,在痛苦中掙扎。真正是枉費了聖賢們的一片苦心。
千江歸海,萬法歸宗。人們總有一天會與古聖先賢感應道交,與大自然溶為一體,不管還要等多久,也無論還要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只要人的本性不滅,善根長存,勇於反思,勤於學習,這一天的到來就有希望。
請大家齊來布施 只要大家click入下列慈善網站任何一個贊助商提供的項目一次,該項目贊助商將贊助食物,潔淨水,醫藥等等給有需要的苦命人一次,click得越多,贊助越多,幫助別人之餘,自己又心生喜悅,何樂而不為呢,請大家齊齊共襄善舉,為有需要的人仕出一分力,行善就是如此簡單. http://www.thenonprofits.com/
2010年5月29日星期六
2010年5月26日星期三
有福同享
“有福大家享”這句話誰都不陌生,可知道其深刻含義的人並不多。很多人只是把它當作一句玩笑話而已,最多是在自己酒足飯飽之後,分給他人的一點殘羹剩菜,還要讓別人感恩戴德。
每當看到一個又一個貪官污吏東窗事發,罪行敗露,被繩之以法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句充滿智慧的話。誰說當官的都是聰明人?從很多為官者最終的結果來看,一點也不聰明,最多不過是小聰明。造惡少的,一旦下台,周圍群眾唾罵聲一片,龜縮在家裡,不敢出門;造惡大的,聲名狼藉,妻離子散,不可謂不慘。哪個聰明人的所作所為是在為一步步把自己送進監獄,把自己推向無盡的深淵呢?
高僧大德時常提醒我們:世間萬物只可受用,不可貪著。但有貪著之心,必受其累。真是一語道破天機。聰明之人無不以此為戒,常常提醒自己。智慧之人更是有福自己不享,而是給大家享。他們所累計的福報子孫後代享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便是貧者富者之所以區分的根本淵源所在。
“有福大家享”不是玩笑,而是真實的學問。是修行人每天生活工作學習必修的功課。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樣樣不缺。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財布施得榮華富貴,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但真正的佛弟子從來不貪著其果報,只修不享。所謂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但果報的現前如期而至,得了再舍,捨了來得更多,再舍給更多的人。舍捨得得,得得舍舍,無有窮盡。這才是無上的智慧,因為只有這樣才是通向證得圓滿佛果之道。
布施你的善言,布施你的善行,布施你的微笑,只要是發自內心,沒有絲毫的雜念,沒有絲毫求回報的心,都有不可思議的效果,都是圓滿的功德。
能做到這一點,你的生活就開始發生變化。煩惱會逐漸離你而去,快樂會如影隨形,不離你左右。只要持之以恆,更大的福報就在前面等待著你。
每當看到一個又一個貪官污吏東窗事發,罪行敗露,被繩之以法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句充滿智慧的話。誰說當官的都是聰明人?從很多為官者最終的結果來看,一點也不聰明,最多不過是小聰明。造惡少的,一旦下台,周圍群眾唾罵聲一片,龜縮在家裡,不敢出門;造惡大的,聲名狼藉,妻離子散,不可謂不慘。哪個聰明人的所作所為是在為一步步把自己送進監獄,把自己推向無盡的深淵呢?
高僧大德時常提醒我們:世間萬物只可受用,不可貪著。但有貪著之心,必受其累。真是一語道破天機。聰明之人無不以此為戒,常常提醒自己。智慧之人更是有福自己不享,而是給大家享。他們所累計的福報子孫後代享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便是貧者富者之所以區分的根本淵源所在。
“有福大家享”不是玩笑,而是真實的學問。是修行人每天生活工作學習必修的功課。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樣樣不缺。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財布施得榮華富貴,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但真正的佛弟子從來不貪著其果報,只修不享。所謂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但果報的現前如期而至,得了再舍,捨了來得更多,再舍給更多的人。舍捨得得,得得舍舍,無有窮盡。這才是無上的智慧,因為只有這樣才是通向證得圓滿佛果之道。
布施你的善言,布施你的善行,布施你的微笑,只要是發自內心,沒有絲毫的雜念,沒有絲毫求回報的心,都有不可思議的效果,都是圓滿的功德。
能做到這一點,你的生活就開始發生變化。煩惱會逐漸離你而去,快樂會如影隨形,不離你左右。只要持之以恆,更大的福報就在前面等待著你。
2010年5月23日星期日
人死如燈滅?
我時常會聽到一些人,在聽到別人說起有關因緣果報,命終之後何去何從的問題時,總是滿不在乎地說,死了就了了,一了百了。什麼天堂地獄,全是人想出來騙人的。說完之後,他們依然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我行我素,抓緊一切機會行樂。好像這個世界上就自己聰明,不上當,而那些相信這些話的人都是傻子、笨蛋。
人死之後,能否一了百了?如果真能一了百了,那麼這個虛空法界就非常簡單了。殺人者可以不用償命,只要他能巧妙地躲過世間法律的懲處;欠債者可以不用還債,只要他有能力賴掉債務;佔便宜者可以心安理得,因為他覺得自己有本事;虧人者可以不覺得羞恥,因為他總會做的天衣無縫。如果真是這樣,一切規矩都不復存在,混亂不堪,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人就可以隨意作惡,因為沒有了後顧之憂,可是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會有那麼多的大聖大賢,潛心悟道,教育後人,因為也沒有了意義。修行人也不用那麼辛苦,因為人死了什麼都不存在了,還有什麼必要起早貪黑,嚴守戒律啊?
可惜的是,自然界的運行規則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這麼簡單、隨意。荀子在《天論篇》開頭便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虛空法界,宇宙萬物,小到人體細胞,大到宇宙太空,只所以能夠正常運行,就是因為有其內在的自然法則。身體系統紊亂,人就要生病,甚至就要喪命;交通亂了規矩,道路就會變成沙場;社會亂了規矩,就會道德淪喪,民不聊生,國無寧日;地球亂了規則,就會天崩地裂、災難頻繁;宇宙沒有了規則,星球就會相撞、爆炸、毀滅。怎麼還會有今天這麼多生命的存在?
這些顯而易見的道理,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就可以明白。所以嘴上不承認這些道理的人,只怕是在為自己不可告人的作為壯膽而已。何以見得呢?一個人做了壞事,不管別人知不知道,自己心裡總會不安,不敢走夜路,遇上電閃雷鳴,就會身不由己,膽顫心驚。為什麼要這樣?那是自己無法騙過自己的本性,是因為頭頂三尺有神靈。
想親身經歷死後善惡的果報,人人都有機會,只是等到那個時候,一切都為時已晚,時光無法倒流,上天給每個人只給了一次機會,知道了也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西方現代科學家通過深度催眠,已經從科學的角度,反复證明了人有前世,有輪迴。佛法早就告誡世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釋迦牟尼佛說:“人生酬業。”這就把世間富貴、貧窮、健康、多病等等的前因後果,人們今世的遭遇完全概括了。所以淨空法師感慨地說,人死了,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沒完沒了。只有明白了事實真相,斷惡修善,才能改變未來的命運。
人命無常,人生苦短,人身難得。世間聰明人和糊塗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先知和後知上。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就是先知和後知的區別,更是覺和迷的區別。先知者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後知者自以為聰明無比,所以敢肆無忌憚,造無量惡因,等到大禍臨頭,才如夢初醒,悔之晚矣。
要避免來日的懊悔,就得聽人勸。特別是不能懷疑聖賢的教誨,因為那都是大慈大悲到了極處的人,那是從來都不會有半句綺語的人。不要用凡人之心度聖賢之腹。人最大的不幸就是狂妄自大,自以為是,不謙虛,總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禍患就會從這裡生起。
我們都知道,人充其量不過是宇宙太空中的一粒微塵,只要我們稍加留意,每天都會發現自然界許許多多現代人類科學所無法破解的神奇自然之迷。現代科學的研究無非是向兩極發展,即最大化和最小化。我們就以此為例,小到微生物,大到宇宙太空,大自然造就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蹟。從植物、動物、礦物、山川河流、到日月星辰、宇宙太空,其結構是如此和諧,合理,合法,有條不紊,讓人嘆為觀止,就算我們謙虛好學,孜孜不倦,窮極一生,也難以窺見其奧妙之萬一,那裡還有資格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目空一切?
既然大自然有能力,有智慧創造了人及其諸多生命,那麼這樣無上的智慧就不可能讓這種高級生命形式這麼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踪。既然一般的動植物和礦物都有生命的轉化形式,人就更不例外。也正因為人是更為高級的生命形式,其轉化的形式也才更加複雜。一般的動植物,礦物只奉獻而不索取,沒有能力和機會造作惡業,自然不像人類生命形式轉化那麼複雜,人有條件也有機會造作惡業,各人的情況又不盡相同,所以才會有三途六道之別,如果沒有這樣的規則,人類也許就無法延續。
以大自然的神力,創造人類這樣高級的生命體,絕不會讓其轉瞬即逝,而是應該與自然界的生命一樣長久,所以所謂的死亡不過是生命載體的轉化而已。生命體的價值越高,其在轉化之後的構成物質就越耐久,所以肉身與紫磨金身的區別,維持幾十年生命和無量壽的區別就非常自然和合情合理了。
可見一切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想一了百了,不過是一相情願罷了,"樹欲靜而風不止",一切都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怎樣的。作為自然的一分子,當然要依自然之法而行,誰都不可例外。作惡而不想受報,想一死了之,哪裡有這個道理,無有是處啊!試想想,有人謀財害命,致人於死地,那屈死的冤魂能願意嗎?這哪裡有完啊,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有仇報仇,有怨申冤,就是這個道理。無論是世法,還是出世間法,都一樣。我們能夠這樣想,就不會再愚癡下去,相信了就去認真修因,從根本上下手。自以為是,只能是坐失良機。白白浪費了難得的人身因緣。
人死之後,能否一了百了?如果真能一了百了,那麼這個虛空法界就非常簡單了。殺人者可以不用償命,只要他能巧妙地躲過世間法律的懲處;欠債者可以不用還債,只要他有能力賴掉債務;佔便宜者可以心安理得,因為他覺得自己有本事;虧人者可以不覺得羞恥,因為他總會做的天衣無縫。如果真是這樣,一切規矩都不復存在,混亂不堪,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人就可以隨意作惡,因為沒有了後顧之憂,可是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會有那麼多的大聖大賢,潛心悟道,教育後人,因為也沒有了意義。修行人也不用那麼辛苦,因為人死了什麼都不存在了,還有什麼必要起早貪黑,嚴守戒律啊?
可惜的是,自然界的運行規則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這麼簡單、隨意。荀子在《天論篇》開頭便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虛空法界,宇宙萬物,小到人體細胞,大到宇宙太空,只所以能夠正常運行,就是因為有其內在的自然法則。身體系統紊亂,人就要生病,甚至就要喪命;交通亂了規矩,道路就會變成沙場;社會亂了規矩,就會道德淪喪,民不聊生,國無寧日;地球亂了規則,就會天崩地裂、災難頻繁;宇宙沒有了規則,星球就會相撞、爆炸、毀滅。怎麼還會有今天這麼多生命的存在?
這些顯而易見的道理,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就可以明白。所以嘴上不承認這些道理的人,只怕是在為自己不可告人的作為壯膽而已。何以見得呢?一個人做了壞事,不管別人知不知道,自己心裡總會不安,不敢走夜路,遇上電閃雷鳴,就會身不由己,膽顫心驚。為什麼要這樣?那是自己無法騙過自己的本性,是因為頭頂三尺有神靈。
想親身經歷死後善惡的果報,人人都有機會,只是等到那個時候,一切都為時已晚,時光無法倒流,上天給每個人只給了一次機會,知道了也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西方現代科學家通過深度催眠,已經從科學的角度,反复證明了人有前世,有輪迴。佛法早就告誡世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釋迦牟尼佛說:“人生酬業。”這就把世間富貴、貧窮、健康、多病等等的前因後果,人們今世的遭遇完全概括了。所以淨空法師感慨地說,人死了,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沒完沒了。只有明白了事實真相,斷惡修善,才能改變未來的命運。
人命無常,人生苦短,人身難得。世間聰明人和糊塗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先知和後知上。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就是先知和後知的區別,更是覺和迷的區別。先知者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後知者自以為聰明無比,所以敢肆無忌憚,造無量惡因,等到大禍臨頭,才如夢初醒,悔之晚矣。
要避免來日的懊悔,就得聽人勸。特別是不能懷疑聖賢的教誨,因為那都是大慈大悲到了極處的人,那是從來都不會有半句綺語的人。不要用凡人之心度聖賢之腹。人最大的不幸就是狂妄自大,自以為是,不謙虛,總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禍患就會從這裡生起。
我們都知道,人充其量不過是宇宙太空中的一粒微塵,只要我們稍加留意,每天都會發現自然界許許多多現代人類科學所無法破解的神奇自然之迷。現代科學的研究無非是向兩極發展,即最大化和最小化。我們就以此為例,小到微生物,大到宇宙太空,大自然造就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蹟。從植物、動物、礦物、山川河流、到日月星辰、宇宙太空,其結構是如此和諧,合理,合法,有條不紊,讓人嘆為觀止,就算我們謙虛好學,孜孜不倦,窮極一生,也難以窺見其奧妙之萬一,那裡還有資格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目空一切?
既然大自然有能力,有智慧創造了人及其諸多生命,那麼這樣無上的智慧就不可能讓這種高級生命形式這麼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踪。既然一般的動植物和礦物都有生命的轉化形式,人就更不例外。也正因為人是更為高級的生命形式,其轉化的形式也才更加複雜。一般的動植物,礦物只奉獻而不索取,沒有能力和機會造作惡業,自然不像人類生命形式轉化那麼複雜,人有條件也有機會造作惡業,各人的情況又不盡相同,所以才會有三途六道之別,如果沒有這樣的規則,人類也許就無法延續。
以大自然的神力,創造人類這樣高級的生命體,絕不會讓其轉瞬即逝,而是應該與自然界的生命一樣長久,所以所謂的死亡不過是生命載體的轉化而已。生命體的價值越高,其在轉化之後的構成物質就越耐久,所以肉身與紫磨金身的區別,維持幾十年生命和無量壽的區別就非常自然和合情合理了。
可見一切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想一了百了,不過是一相情願罷了,"樹欲靜而風不止",一切都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怎樣的。作為自然的一分子,當然要依自然之法而行,誰都不可例外。作惡而不想受報,想一死了之,哪裡有這個道理,無有是處啊!試想想,有人謀財害命,致人於死地,那屈死的冤魂能願意嗎?這哪裡有完啊,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有仇報仇,有怨申冤,就是這個道理。無論是世法,還是出世間法,都一樣。我們能夠這樣想,就不會再愚癡下去,相信了就去認真修因,從根本上下手。自以為是,只能是坐失良機。白白浪費了難得的人身因緣。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讓我們伸出援手幫助這位可憐的出家女眾吧






現年只有18歲的紮西求藏,15歲在青海玉樹出家,秉持佛陀遺教,嚴持戒律,修頭陀苦行。現在因為嚴重的腸胃疾病,診斷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住院手術治療,進行剖腹探查時合併有‘腸結核’。術後出現‘腸瘺’,由於病情逐漸加重,轉院青海省人民醫院治療。因經濟困難,變賣光家中所有資產,維持醫藥費用。住院期間醫藥費高達20萬元。由於無法繼續支付昂貴的醫藥費用,不得不出院。現在轉院至西安西影路正和醫院,但是數額巨大的手術費,使身無分文的比丘尼感到絕望,她所出家的寺院,也已傾寺院全部所有,拯救她的生命,無奈還差數萬元醫療費。
西安香積慈善團聞訊後,迅速組織大家前去醫院看望,看到紮西求藏已骨瘦如柴,已經被病魔折磨的不成人形,大家都焦急萬分,立刻決定發起一個“伸出援手幫幫這位出家女眾”的活動。號召廣大的佛教徒和善心人士,獻出自己的一點愛,哪怕十元、二十元都將凝聚著你的愛心。佛友們!讓我們手拉手,與紮西求藏一起克服困難。讓佛陀的慈悲在我們身上彰顯,讓佛陀的慈悲感動醫院,感動那裏所有的人,乃至整個社會....佛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感恩師父的慈悲示現,給了我們植種福田的機會,累積往生的資糧!南無阿彌陀佛。
捐助帳號:中國工商銀行
9558 8237 0000 1347192
戶名:童健
注:匯款的師兄請將匯款金額及姓名,發送短信至童健手機:13227085707
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人以群分 原在用心
接觸到佛法之前,我對人以群分的理解與很多人沒有多大差別。最多也就是覺得善人喜歡善人,惡人喜歡惡人而已,因為他們氣味相投,有共同語言。學過一點佛法後,我才得以懂得這句話圓滿的意趣。
為什麼會有十法界的存在,就是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用心不一,在世所造作的業不同,命終之後,受業力所牽引,所謂是強者先牽,強大的業力牽引著眾生遊魂各歸其所。善人向上升,惡人往下墮。各得其所,各歸其類,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便是終極的人以群分。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則成佛。入佛法界;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但覺行尚未圓滿的人則成菩薩,入菩薩法界;修十二因緣而悟道者,即初發心菩薩。入緣覺法界;修苦、集、滅、道四諦而悟道者成聲聞,入聲聞法界。
佛、菩薩、緣覺及聲聞合稱四聖法界。還有六凡法界,那是天、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的所在。
在世修得大福報卻沒有修慧的人,因為人間沒有地方可以酬其福報,只有入天法界去享福,天法界並未超出六道輪迴。縱使非非想處天人的壽命也只有八萬大劫,壽終仍會墮落,善業成熟就轉生善道,惡業成熟則轉生惡道。
在世爭強好勝,好勇鬥狠者,即便是修很大的福報也只能入修羅法界;福報不大,但“五戒十善”還算做得圓滿的人,還能繼續留在人法界,做個留級生,消受人道中的富貴、貧賤、美醜等報。
愚癡者墮入畜生法界,去還在世時所虧欠他人的蘗債。何以要墮此道呢?因為畜生只受報,不造新業,所以欠人蘗債太多了,連本帶利在其他道根本無法還清,只有變畜生才有可能在多劫之中把債還清;在世與人交往相處時,嗔心太重,愛發脾氣的人死後只會墮入餓鬼法界;而貪心很重,貪而無厭的人等待他們的只有到地獄法界去受無量無邊的罪苦。
想想芸芸眾生因酬償業報來到世間,因別業而富貴或貧窮,健康或多病,因共業而終究走到一起,成為夫妻眷屬,或父母兄弟姐妹,乃至於親朋好友,酬償他們共同的業報。今世福淺,命運多舛者,若善緣成熟,則有望修得來世殊勝的果報。
雖遇善知識,卻善緣不足,強大的業力遠遠超過願力,從前所發之願無法兌現,再加上眾生嚴重堅固的情執,縱然是遠隔千山萬水,哪怕是事過境遷。他們依然會魂牽夢饒,去追尋其同類,最終走到一起,以物歸其類。即便是善知識千呼萬喚,也難以將其喚醒,終將留之不住。業力使然,因緣不足,命運又一次錯過改變的機緣。是善是惡,是福是禍,只有看自己的造化了。這是人以群分。
眾生離開這個世界時,因在世時的作為,同類在一起互相產生的重大影響,用心發生的變化,果報不言而喻。上善之人聚會一真法界,眾惡之人,齊墮惡道之中,也是人以群分。如是因,如是果。因果應驗不爽。
十法界不離一念心。如果常生貪、嗔、痴就墮落三惡道。修四諦法,則轉生聲聞。修十二因緣法,則轉生緣覺。發菩薩心修六度萬行,將來便能成佛。
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為什麼會有十法界的存在,就是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用心不一,在世所造作的業不同,命終之後,受業力所牽引,所謂是強者先牽,強大的業力牽引著眾生遊魂各歸其所。善人向上升,惡人往下墮。各得其所,各歸其類,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便是終極的人以群分。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則成佛。入佛法界;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但覺行尚未圓滿的人則成菩薩,入菩薩法界;修十二因緣而悟道者,即初發心菩薩。入緣覺法界;修苦、集、滅、道四諦而悟道者成聲聞,入聲聞法界。
佛、菩薩、緣覺及聲聞合稱四聖法界。還有六凡法界,那是天、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的所在。
在世修得大福報卻沒有修慧的人,因為人間沒有地方可以酬其福報,只有入天法界去享福,天法界並未超出六道輪迴。縱使非非想處天人的壽命也只有八萬大劫,壽終仍會墮落,善業成熟就轉生善道,惡業成熟則轉生惡道。
在世爭強好勝,好勇鬥狠者,即便是修很大的福報也只能入修羅法界;福報不大,但“五戒十善”還算做得圓滿的人,還能繼續留在人法界,做個留級生,消受人道中的富貴、貧賤、美醜等報。
愚癡者墮入畜生法界,去還在世時所虧欠他人的蘗債。何以要墮此道呢?因為畜生只受報,不造新業,所以欠人蘗債太多了,連本帶利在其他道根本無法還清,只有變畜生才有可能在多劫之中把債還清;在世與人交往相處時,嗔心太重,愛發脾氣的人死後只會墮入餓鬼法界;而貪心很重,貪而無厭的人等待他們的只有到地獄法界去受無量無邊的罪苦。
想想芸芸眾生因酬償業報來到世間,因別業而富貴或貧窮,健康或多病,因共業而終究走到一起,成為夫妻眷屬,或父母兄弟姐妹,乃至於親朋好友,酬償他們共同的業報。今世福淺,命運多舛者,若善緣成熟,則有望修得來世殊勝的果報。
雖遇善知識,卻善緣不足,強大的業力遠遠超過願力,從前所發之願無法兌現,再加上眾生嚴重堅固的情執,縱然是遠隔千山萬水,哪怕是事過境遷。他們依然會魂牽夢饒,去追尋其同類,最終走到一起,以物歸其類。即便是善知識千呼萬喚,也難以將其喚醒,終將留之不住。業力使然,因緣不足,命運又一次錯過改變的機緣。是善是惡,是福是禍,只有看自己的造化了。這是人以群分。
眾生離開這個世界時,因在世時的作為,同類在一起互相產生的重大影響,用心發生的變化,果報不言而喻。上善之人聚會一真法界,眾惡之人,齊墮惡道之中,也是人以群分。如是因,如是果。因果應驗不爽。
十法界不離一念心。如果常生貪、嗔、痴就墮落三惡道。修四諦法,則轉生聲聞。修十二因緣法,則轉生緣覺。發菩薩心修六度萬行,將來便能成佛。
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010年5月12日星期三
真英雄
每當聽到英雄一詞,我們都會情不自禁,熱血沸騰。眼前總會出現一個個無比高大的可敬可愛、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在一個莊嚴、威猛、欽佩、讚歎等等概念之下,一任我們的思想盡情去刻畫、塑造和豐富我們心目中的對象。由於每個人對英雄概念的不同理解和感悟,於是心目中所崇尚的英雄人物的形像也是千差萬別。那麼,什麼樣的人物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生活中不乏英雄的存在,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造就英雄的廣闊天地。上天有好生之德,佛菩薩總會以各種身形應化到世間的各個角落,不同的人群之中,用他們無上的智慧和善巧方便,契機契理來感化眾生。雖然現在的人迷惑顛倒的很多,能感覺到並願意接受幫助的人就更少,特別在今天,自以為是,堅固執著,剛強難化的眾生,其迷惑程度超過任何一個時代,將來感召的災難也會更大,教化的任務無比艱難,但這並不能改變佛菩薩,聖賢之士挽救世人的信心和初衷。
因為在人阿賴耶識中,也就是第八意識中真善美慧的金剛種子只會被污染卻不會被消除,怎樣被污染的本性都有回歸清淨的那一天。即便是殺人如麻的儈子手也會有良心發現,放下屠刀的時候,何況是一般人。雖然這個週期無比漫長,但總有希望的存在,這就是可以教化的根源。
儘管如此,從生活種種經歷中猛醒的人數也在逐日增長。所以每時每刻,在這個世界,在我們身邊,都在發生著感動我們的人和事。這些人,這些事,因為其具有的足以撼動人類心靈的真善美慧的力量,而使社會的道德倫理、世道人心得以淨化,人間才不至於喪失它本具的溫暖和美好,與暗無天日的地獄嚴格區別開來。這就是英雄存在的意義。
只要是為大眾、為國家、為社會的利益而奉獻,只要我們的言行舉止代表著,體現著仁慈、道德、關愛、和諧、智慧等等,那就應該是英雄。我們大家都有條件,也有可能成為這樣的人。雖然我們沒有成為英雄的貪戀和執著,但我們卻有著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有渴望享受美好人生和心靈大樂的願望,這就是成為英雄的內在動力。因為心靈的快樂,無法用金錢、地位、權勢等世間的一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去交換,快樂來自於心靈的寧靜,來自於格物之後的智慧現前,助人為樂,只有在你做到了,才能體會到它的真正涵義,那是實實在在的人生享受。
當然英雄是有次第,有大小之分的。做英雄首先要做君子,也就是孔夫子所說的人格和內心充滿無窮力量的人,即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人。今天的人能夠做到君子,不為一己私利而違背道德良心,社會公德和做人的準則,也不會逞匹夫之勇,爭強好勝,也算得上是英雄豪傑。一般人遇事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能夠做到忍而不發之人就少多了,能夠用智慧去化解矛盾,心中不落痕蹟的人,那就更少了。能夠在一切的內在慾念、外在誘惑以及各種各樣的威脅、壓力面前不輕易屈服的人,就是當代的英雄。
真正的大英雄不在一時的勇敢和無畏,而在恆久智慧的圓滿,並由此產生的強大的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使他們足以承受的別人無法承受的壓力,具備了無比的耐受力。而他們同樣具足了輕鬆化解內在、外在壓力的能力,化一切壓力於無形之中,使自身得以自在安樂。他們的智慧、修養、作為已經達到了極處。內在無欲無念的至剛,外在無求無畏的至強。忍別人之不能忍,行別人之不能行,方為大英雄。
我們都倒過寺院庵堂,見到過大雄寶殿。為什麼要叫大雄寶殿呢?意趣就在於此。因為我們所瞻仰的,供奉的就是能夠做到忍別人所不能忍,行別人所不能行的大英雄。大雄寶殿的存在,就是對世人發揮其教化作用。佛法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高圓滿無上的智慧的教育,包括其一切的形像都有重要的表法意趣。如果我們看到大雄寶殿,卻不知道其圓滿的表法意趣,那就失去了基本的教育意義,我們的智慧並沒有從瞻仰佛菩薩的形像中有所提升,難得的學習機緣又錯過了,只剩下觀光旅遊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的生活態度和對人對事的心態就會有所改變。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得了人身,來這個世間走一趟,如果又渾渾噩噩,不知從何來,不知要何往,逞匹夫之勇,遭苦難人生,豈不苦到了極處,怨到了極處。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這個苦多樂少的世界,被動地承受不如主動地化解,洞察世事,增長智慧,破迷開悟,積功累德,是離苦得樂,趣吉避凶的最好辦法。能做到這些,也不失為大智大勇之人,不失為英雄。
生活中不乏英雄的存在,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造就英雄的廣闊天地。上天有好生之德,佛菩薩總會以各種身形應化到世間的各個角落,不同的人群之中,用他們無上的智慧和善巧方便,契機契理來感化眾生。雖然現在的人迷惑顛倒的很多,能感覺到並願意接受幫助的人就更少,特別在今天,自以為是,堅固執著,剛強難化的眾生,其迷惑程度超過任何一個時代,將來感召的災難也會更大,教化的任務無比艱難,但這並不能改變佛菩薩,聖賢之士挽救世人的信心和初衷。
因為在人阿賴耶識中,也就是第八意識中真善美慧的金剛種子只會被污染卻不會被消除,怎樣被污染的本性都有回歸清淨的那一天。即便是殺人如麻的儈子手也會有良心發現,放下屠刀的時候,何況是一般人。雖然這個週期無比漫長,但總有希望的存在,這就是可以教化的根源。
儘管如此,從生活種種經歷中猛醒的人數也在逐日增長。所以每時每刻,在這個世界,在我們身邊,都在發生著感動我們的人和事。這些人,這些事,因為其具有的足以撼動人類心靈的真善美慧的力量,而使社會的道德倫理、世道人心得以淨化,人間才不至於喪失它本具的溫暖和美好,與暗無天日的地獄嚴格區別開來。這就是英雄存在的意義。
只要是為大眾、為國家、為社會的利益而奉獻,只要我們的言行舉止代表著,體現著仁慈、道德、關愛、和諧、智慧等等,那就應該是英雄。我們大家都有條件,也有可能成為這樣的人。雖然我們沒有成為英雄的貪戀和執著,但我們卻有著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有渴望享受美好人生和心靈大樂的願望,這就是成為英雄的內在動力。因為心靈的快樂,無法用金錢、地位、權勢等世間的一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去交換,快樂來自於心靈的寧靜,來自於格物之後的智慧現前,助人為樂,只有在你做到了,才能體會到它的真正涵義,那是實實在在的人生享受。
當然英雄是有次第,有大小之分的。做英雄首先要做君子,也就是孔夫子所說的人格和內心充滿無窮力量的人,即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人。今天的人能夠做到君子,不為一己私利而違背道德良心,社會公德和做人的準則,也不會逞匹夫之勇,爭強好勝,也算得上是英雄豪傑。一般人遇事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能夠做到忍而不發之人就少多了,能夠用智慧去化解矛盾,心中不落痕蹟的人,那就更少了。能夠在一切的內在慾念、外在誘惑以及各種各樣的威脅、壓力面前不輕易屈服的人,就是當代的英雄。
真正的大英雄不在一時的勇敢和無畏,而在恆久智慧的圓滿,並由此產生的強大的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使他們足以承受的別人無法承受的壓力,具備了無比的耐受力。而他們同樣具足了輕鬆化解內在、外在壓力的能力,化一切壓力於無形之中,使自身得以自在安樂。他們的智慧、修養、作為已經達到了極處。內在無欲無念的至剛,外在無求無畏的至強。忍別人之不能忍,行別人之不能行,方為大英雄。
我們都倒過寺院庵堂,見到過大雄寶殿。為什麼要叫大雄寶殿呢?意趣就在於此。因為我們所瞻仰的,供奉的就是能夠做到忍別人所不能忍,行別人所不能行的大英雄。大雄寶殿的存在,就是對世人發揮其教化作用。佛法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高圓滿無上的智慧的教育,包括其一切的形像都有重要的表法意趣。如果我們看到大雄寶殿,卻不知道其圓滿的表法意趣,那就失去了基本的教育意義,我們的智慧並沒有從瞻仰佛菩薩的形像中有所提升,難得的學習機緣又錯過了,只剩下觀光旅遊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的生活態度和對人對事的心態就會有所改變。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得了人身,來這個世間走一趟,如果又渾渾噩噩,不知從何來,不知要何往,逞匹夫之勇,遭苦難人生,豈不苦到了極處,怨到了極處。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這個苦多樂少的世界,被動地承受不如主動地化解,洞察世事,增長智慧,破迷開悟,積功累德,是離苦得樂,趣吉避凶的最好辦法。能做到這些,也不失為大智大勇之人,不失為英雄。
2010年5月9日星期日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一個人生活在世間,能夠始終做到心地善良可以說是一大幸事。因為善因善報,惡因惡報永遠都如影隨形。不管你承認與否,不願相信也罷,這個自然界亙古以來形成的法則是不會改變的。這個法則既是十法界產生的前提,也是支撐自然界中萬事萬物良好運行,不至於毀滅的條件,如果什麼時候這個規則破了,這個世界乃至於宇宙虛空都將不復存在。
佛家常說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大聖大賢們在洞察徹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後,對世人慈悲無私的開示。為何萬法皆空,惟獨因果不空呢?因為萬法是變的,是不能持久的。這就是空的概念。比如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異滅,或成住壞空。誰能改變這個規律?當然誰也無法改變。所以說萬法皆空。萬法皆空卻要執著不捨,違背自然規律,苦便從中而來。正如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裡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無上的智慧,一句話把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概括得清清楚楚,就看你能不能從中有所覺悟。
所謂因果不空,是指因果的轉變不空,相續不空。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會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循環往復,無始無終。除非你斷了因,也就斷了果。只要造了因,果報是無法避免的。這就是“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緣由。因為眾生只看到有人造因,沒有看到此人受報,而菩薩能看到造因和受報的全過程。菩薩沒有世人那麼多的煩惱習氣,捨掉了妄想分別執者,不再有貪嗔癡慢,一切都放下了,所以他們有這個能力洞察因緣果報的全過程。
當然這中間有一個過程,因的金剛種子永遠在等待著發芽開花結果的緣,一旦緣成熟了,馬上就兌現。一絲一毫都不會欠缺。這就叫“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那麼到底要等多久呢?那要看各人的造化,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只要是當世報,就叫花報,花報是最輕的,而更多的人是在命終之後。那個報是終極的,也是最嚴重的。或墮入畜生道,或墮入地獄道,或墮入餓鬼道,或繼續留在人道,或升入天道,以致於四聖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全在於在世時的作為而定。正因為因與果之間的時間差,人在世間的壽命有限,當世不可能看見全過程。也就成為很多人不相信因果報應的原因。
其實生活中隨處都是因果報應的例子,因與果之間間隔很斷,是我們都能看見的。比如努力學習的因得學業成就的果;與人為善的因得和睦相處的果;心理健康的因得身心健康的果;不做惡事壞事的因得心地清淨的果;不犯國法的因就沒有蹲班房的果;沒有貪污腐敗的因就不會有身敗名裂,接受審判的果等等,因緣果報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雖然這只是小的因果,但道理是一樣的。
保持一顆善良之心,不存害人之念,不貪不義之財,不做虧心之事,決不是吃虧,無能的表現,而是智慧之舉。人常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深信因果,時常反省自己的過失,不斷加以改正,才能少種惡因,少得惡報。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得歲歲平安,萬事如意的果。不然,只說不做,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佛家常說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大聖大賢們在洞察徹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後,對世人慈悲無私的開示。為何萬法皆空,惟獨因果不空呢?因為萬法是變的,是不能持久的。這就是空的概念。比如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異滅,或成住壞空。誰能改變這個規律?當然誰也無法改變。所以說萬法皆空。萬法皆空卻要執著不捨,違背自然規律,苦便從中而來。正如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裡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無上的智慧,一句話把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概括得清清楚楚,就看你能不能從中有所覺悟。
所謂因果不空,是指因果的轉變不空,相續不空。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會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循環往復,無始無終。除非你斷了因,也就斷了果。只要造了因,果報是無法避免的。這就是“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緣由。因為眾生只看到有人造因,沒有看到此人受報,而菩薩能看到造因和受報的全過程。菩薩沒有世人那麼多的煩惱習氣,捨掉了妄想分別執者,不再有貪嗔癡慢,一切都放下了,所以他們有這個能力洞察因緣果報的全過程。
當然這中間有一個過程,因的金剛種子永遠在等待著發芽開花結果的緣,一旦緣成熟了,馬上就兌現。一絲一毫都不會欠缺。這就叫“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那麼到底要等多久呢?那要看各人的造化,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只要是當世報,就叫花報,花報是最輕的,而更多的人是在命終之後。那個報是終極的,也是最嚴重的。或墮入畜生道,或墮入地獄道,或墮入餓鬼道,或繼續留在人道,或升入天道,以致於四聖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全在於在世時的作為而定。正因為因與果之間的時間差,人在世間的壽命有限,當世不可能看見全過程。也就成為很多人不相信因果報應的原因。
其實生活中隨處都是因果報應的例子,因與果之間間隔很斷,是我們都能看見的。比如努力學習的因得學業成就的果;與人為善的因得和睦相處的果;心理健康的因得身心健康的果;不做惡事壞事的因得心地清淨的果;不犯國法的因就沒有蹲班房的果;沒有貪污腐敗的因就不會有身敗名裂,接受審判的果等等,因緣果報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雖然這只是小的因果,但道理是一樣的。
保持一顆善良之心,不存害人之念,不貪不義之財,不做虧心之事,決不是吃虧,無能的表現,而是智慧之舉。人常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深信因果,時常反省自己的過失,不斷加以改正,才能少種惡因,少得惡報。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得歲歲平安,萬事如意的果。不然,只說不做,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2010年5月6日星期四
怎樣才是真正明白人
人幾乎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間的。有的人哭過後,又笑了,因為他們想要的都來了。幾乎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春風得意,好不自在;而有的人卻眼淚始終難幹,富裕的生活好像故意跟他們作對似的,有限的財富來的總是那麼艱難和辛苦。在現實而冷酷的日常生活中,他們時常體會最多的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得意,或是失意,想得通,或是想不通。都難以改變眼前的一切。眼前的現實往往讓人百思而不得其解。得意者得意於自己出眾的能力,卻很少想到別的機緣。失意者更多的時候是感嘆命運不濟,老天不公。越想苦越多,樂越少。等到給自己的壓力大到無法承受的時候,更大的災難又悄然而至,悲劇則無法避免。何以至此呢?那是因為跳不出自我認知的圈子,盲目排斥聖賢的教誨。所以再好的解脫之法,也只能是失之交臂,擦肩而過了。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謂是: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內典有:“萬法因緣生。”因者果之前因,緣者果之四緣,乾坤萬象,九界萬事,括而名之曰法,成法為果,凡果之成,何莫非由因緣也。
佛家常常告誡修行人: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稍有善根的人都能相信和接受古聖先賢,佛菩薩的教誨。因為他們都是智慧的化身,都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因為半點誑語都足以使聖人墮入凡人之列,無法成就其功德果位。怎麼可能成為千百年來人們仰慕的對象?我們如果對他們慈悲的開釋還滿懷疑惑,始終以凡人之心度聖人之腹,那隻有苦海無邊,愚癡至極了。
很多人喜歡算命,希望通過算命能看到未來的曙光。那麼你就應該明白為什麼男人四十以前看左手,四十以後要看右手。因為四十歲以前的命運與前生的造作有關,包括相貌在內。而四十歲以後,跟自己今生的造作有關。有趣的是,大多數給人看命的人,最後都會“金盆洗手”,轉為老實念佛了。為什麼?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命不是別人看出來的,而是自己做出來的。通過所謂的法力、神通去改變結果,是違背天道的,當然也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會算命的人,哪裡有笨人?這個簡單的因果關係,他們怎麼會不清楚。想通過算命來改變命運,無異於不勞動,天天想著搶銀行,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明了事實真相,就不再怨天尤人了。不需要成天生活在痛苦之中。今天的富貴,來自於前因,而今天的業因,當然是明天的果報了。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既然有因就有果,改變命運只有靠自己,就在當下。
現在不少已經成名的人,也許並不知道自己是何以成名的。所謂是人上有人,山外有山。難道我們真的能力就那麼大,別人無法相比嗎?我看不見得,人海茫茫,藏龍臥虎,多少奇才隱藏其中。我們只是福報現前而已,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驕傲自大,胡作非為,造作無邊,今天的乞討者,病患者,明天也許就換成了自己。這也不過是最小的果報而已。
如果前世積修福報很大,今生成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成名之後,不犯糊塗,不迷失本性,還能當個明白人,那就難了。一般人做不到,特別是不信因果的人就更難。糊塗人成了名人,所產生的負面社會影響非常大,就跟無德無能,偏要做官的人一樣。名人說話做事無不在引導大眾。何況現代社會,信息發達,媒體繁多,每個明星後面都有大量的追隨者。其中青少年為數不少,而這些追星族還大都無法辨別善惡。如果是把大家引向不善的結果,最後的責任都要這個人去負責。接受果報沒有人去替換的。
看起來明星也不是那麼好做啊!不光是做廣告賺錢那麼簡單。如果做的是虛假廣告,所造的惡業就更大了。多少人被這個廣告給害苦了。當一個人發現錢太好掙的時候,也許災難已經不遠了。危害別人的結果,就是毀滅自身。
有位高僧曾經講過,很多明星最後的果報都不會好。指的就是成了名人,卻仍然是糊塗人的這一類。這些人把金錢、地位看得太重,卻常常不知道自己所要承擔的社會教化作用。言行舉止很隨便。有意無意造作不善的業因。結果怎麼會好?我仔細觀察了好幾年,事實的確如此。花報都非常明顯,更不用說未來的果報了。
按理說,這個世界的財富是人人有份的。當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吃不飽,穿不暖,基本的生活條件都達不到,而另外一些人卻大量積累財富,不去救濟窮苦人的時候,就已經有罪了。我們看看比爾·蓋茨、李嘉誠等為代表的長期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大慈善家,就明白了,什麼是聰明人,明白人。成名而不糊塗,富裕而不墮落,富貴而不迷失本性。把生不能帶來,死不能帶去的錢財全兌換成了可以帶走的福報。來世又有多少人因今世曾經得到過他們的救助,必須要去報恩的。
當然這類大慈善家根本就不想讓人去還。而越是這樣做,其福報卻越是成倍增加。這就叫智慧。對照一下國內先富起來的貴族們,難得有多少人出現在慈善家的名單上。有多少人想明白了這個道理?當然做慈善事業絕不是看拿出的錢有多少,沒錢出力同樣是在修內財布施。福報的大小與金錢的數量關係不大,卻與是否誠心誠意關係成正比。可以肯定地說,像比爾·蓋茨,李嘉誠為代表的大慈善家們,來世如果不想到天道去享福,還想繼續留在人間,他們將仍然是大富貴之人。
《地藏菩薩本願經》在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中,地藏菩薩問佛:“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願世尊為我說之。”佛答:“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喑啞,聾痴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這就是人間富貴的根源。大慈善家們明白這個道理,既修財布施,又修無畏布施。有因必有果,他們不想在人間享福也難啊!
做名人好,做普通人更好。關鍵是看怎麼去做。無論做什麼,都不要太執著。先學會做人,當然是做明白人。因為明白人樂多苦少,糊塗人苦多樂少,跟所擁有的財富多寡沒有太大關係,有時候還恰恰是相反的。
念念為大眾,就在積福報,念念為自己,就在造惡因。常替別人想,心地清淨,無上快樂,只為自己圖,人心不足,煩惱不斷,痛苦不堪。正所謂:人生短暫,轉瞬即逝。苦樂憂喜,一念之間。
得意,或是失意,想得通,或是想不通。都難以改變眼前的一切。眼前的現實往往讓人百思而不得其解。得意者得意於自己出眾的能力,卻很少想到別的機緣。失意者更多的時候是感嘆命運不濟,老天不公。越想苦越多,樂越少。等到給自己的壓力大到無法承受的時候,更大的災難又悄然而至,悲劇則無法避免。何以至此呢?那是因為跳不出自我認知的圈子,盲目排斥聖賢的教誨。所以再好的解脫之法,也只能是失之交臂,擦肩而過了。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謂是: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內典有:“萬法因緣生。”因者果之前因,緣者果之四緣,乾坤萬象,九界萬事,括而名之曰法,成法為果,凡果之成,何莫非由因緣也。
佛家常常告誡修行人: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稍有善根的人都能相信和接受古聖先賢,佛菩薩的教誨。因為他們都是智慧的化身,都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因為半點誑語都足以使聖人墮入凡人之列,無法成就其功德果位。怎麼可能成為千百年來人們仰慕的對象?我們如果對他們慈悲的開釋還滿懷疑惑,始終以凡人之心度聖人之腹,那隻有苦海無邊,愚癡至極了。
很多人喜歡算命,希望通過算命能看到未來的曙光。那麼你就應該明白為什麼男人四十以前看左手,四十以後要看右手。因為四十歲以前的命運與前生的造作有關,包括相貌在內。而四十歲以後,跟自己今生的造作有關。有趣的是,大多數給人看命的人,最後都會“金盆洗手”,轉為老實念佛了。為什麼?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命不是別人看出來的,而是自己做出來的。通過所謂的法力、神通去改變結果,是違背天道的,當然也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會算命的人,哪裡有笨人?這個簡單的因果關係,他們怎麼會不清楚。想通過算命來改變命運,無異於不勞動,天天想著搶銀行,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明了事實真相,就不再怨天尤人了。不需要成天生活在痛苦之中。今天的富貴,來自於前因,而今天的業因,當然是明天的果報了。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既然有因就有果,改變命運只有靠自己,就在當下。
現在不少已經成名的人,也許並不知道自己是何以成名的。所謂是人上有人,山外有山。難道我們真的能力就那麼大,別人無法相比嗎?我看不見得,人海茫茫,藏龍臥虎,多少奇才隱藏其中。我們只是福報現前而已,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驕傲自大,胡作非為,造作無邊,今天的乞討者,病患者,明天也許就換成了自己。這也不過是最小的果報而已。
如果前世積修福報很大,今生成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成名之後,不犯糊塗,不迷失本性,還能當個明白人,那就難了。一般人做不到,特別是不信因果的人就更難。糊塗人成了名人,所產生的負面社會影響非常大,就跟無德無能,偏要做官的人一樣。名人說話做事無不在引導大眾。何況現代社會,信息發達,媒體繁多,每個明星後面都有大量的追隨者。其中青少年為數不少,而這些追星族還大都無法辨別善惡。如果是把大家引向不善的結果,最後的責任都要這個人去負責。接受果報沒有人去替換的。
看起來明星也不是那麼好做啊!不光是做廣告賺錢那麼簡單。如果做的是虛假廣告,所造的惡業就更大了。多少人被這個廣告給害苦了。當一個人發現錢太好掙的時候,也許災難已經不遠了。危害別人的結果,就是毀滅自身。
有位高僧曾經講過,很多明星最後的果報都不會好。指的就是成了名人,卻仍然是糊塗人的這一類。這些人把金錢、地位看得太重,卻常常不知道自己所要承擔的社會教化作用。言行舉止很隨便。有意無意造作不善的業因。結果怎麼會好?我仔細觀察了好幾年,事實的確如此。花報都非常明顯,更不用說未來的果報了。
按理說,這個世界的財富是人人有份的。當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吃不飽,穿不暖,基本的生活條件都達不到,而另外一些人卻大量積累財富,不去救濟窮苦人的時候,就已經有罪了。我們看看比爾·蓋茨、李嘉誠等為代表的長期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大慈善家,就明白了,什麼是聰明人,明白人。成名而不糊塗,富裕而不墮落,富貴而不迷失本性。把生不能帶來,死不能帶去的錢財全兌換成了可以帶走的福報。來世又有多少人因今世曾經得到過他們的救助,必須要去報恩的。
當然這類大慈善家根本就不想讓人去還。而越是這樣做,其福報卻越是成倍增加。這就叫智慧。對照一下國內先富起來的貴族們,難得有多少人出現在慈善家的名單上。有多少人想明白了這個道理?當然做慈善事業絕不是看拿出的錢有多少,沒錢出力同樣是在修內財布施。福報的大小與金錢的數量關係不大,卻與是否誠心誠意關係成正比。可以肯定地說,像比爾·蓋茨,李嘉誠為代表的大慈善家們,來世如果不想到天道去享福,還想繼續留在人間,他們將仍然是大富貴之人。
《地藏菩薩本願經》在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中,地藏菩薩問佛:“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願世尊為我說之。”佛答:“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喑啞,聾痴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這就是人間富貴的根源。大慈善家們明白這個道理,既修財布施,又修無畏布施。有因必有果,他們不想在人間享福也難啊!
做名人好,做普通人更好。關鍵是看怎麼去做。無論做什麼,都不要太執著。先學會做人,當然是做明白人。因為明白人樂多苦少,糊塗人苦多樂少,跟所擁有的財富多寡沒有太大關係,有時候還恰恰是相反的。
念念為大眾,就在積福報,念念為自己,就在造惡因。常替別人想,心地清淨,無上快樂,只為自己圖,人心不足,煩惱不斷,痛苦不堪。正所謂:人生短暫,轉瞬即逝。苦樂憂喜,一念之間。
2010年5月2日星期日
來生移民何處
來生和移民一詞放在一起,不一定人人都能看得明白。人有來生後世這個說法,現在還很難被許多人所接受。這與我們所處的時代和人們普遍接受的知識領域有關係。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現在只有兩種人能接受這種說法。一是對聖賢學說深信不疑的人,二是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已經達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所感悟和契入的境界非常高的人。比如愛因斯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處在中間狀態的人,沒有親眼看見絕不願意接受,他們只相信自己的感覺。有的人還會以科學的名義將其說成是迷信。
儘管在西方國家,特別是在美國,從上世紀開始,就已經有許多學者,包括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醫學博士等,通過大量的病理研究和深度催眠術,在對病人進行治療的時候,發現和證實了人有前世和輪迴的事實。他們把這項研究稱之為瀕死體驗研究領域。
這些瀕死體驗的著名學者包括美國華盛頓大學兒科教授麥爾文·莫爾斯博士、美國內華達大學教授雷蒙·穆迪博士、著名的死亡問題專家,心理醫生伊麗莎白、居伯樂·羅斯博士和卡里斯奧·西斯博士等等。他們還在一九七八年成立了一個“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協會”,很多的研究著作論文也都在國際的權威醫學雜誌上發表,包括著名的《柳葉刀》雜誌、還有《瀕死體驗研究》等等。
有名的著作包括有On Life After Death《關於死後的生命》、On Death and Dying《關於死亡與臨終》、《生命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天堂印象,一百個死後生還者的口述故事》等等。美國加州有一位物理學家,阿密特·戈斯瓦密博士,他用現代物理學,量子力學,數理的方式論證人確實是有靈魂存在,靈魂會轉世、會投胎。他發表了一部著作,叫《靈魂的物理學》(Physics of the Soul),就是用數理方法給人們證實靈魂是肉體以後他還會存在。
美國的維吉尼亞大學的著名精神心理學家伊恩·史蒂芬森教授。主要的研究七到十二歲的小孩子,這些小孩往往都能夠記憶起十幾年前的、幾十年前的,甚至上百年前發生的事情,距離都很遙遠,所說的事情都很真實。當這些小孩子把前世的事情說出來以後,史蒂芬森教授就進行深入的調查、核實,最後確證是有輪迴。他四十多年的研究,收集了三千多個輪迴的案例。發表了很多著作,包括著名的《二十案例示輪迴》(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Reincarnation。
這幾年,我欣喜地發現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以及大學生也在自己的學術方面,已經從科學的角度,證實和接受了佛法的理論。這也是很自然的結果。因為從根本上來說,佛學與自然科學實際上是一不是二。只是自然科學的發展還沒有達到極高的足以證明佛法高度科學的水平而已。等到什麼時候,自然科學高度發達到了這個程度,人們就能非常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一切的懷疑和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理解或者能夠接受人有前世,今生和來世,有輪迴。我們再說移民。移民一詞只是我們為了容易被人們接受而藉用的。提到移民,大家都不陌生。一般就是人們想去一個比目前生活、工作環境更好的地方去居住。如果說往生,知道的人就少得多了。簡單地的說,就是當我們幾十年的地球之旅結束之後,或者未來地球毀滅之後這個星球上的人到哪裡去生活的問題。
有人說我哪裡都不想去,就想留在地球上。可是這個事情跟我們平常所說的移民不一樣,移民無非是想移就移,不想移可以不移。但人死之後,想留在原地,可沒有這麼簡單。首先要具備來世還能得人身的資格。不然就沒有可能。可以說由不了你。要受業力支配,人本身是無能為力的。打個比方,業力類似於地球引力,力量非常強大。根本就不需要跟你商量,也無需得到你的同意。
在浩淼無際的宇宙太空,有無數個不同微次空間。這已經被現代科學家所證實。就像我們現在的電視頻道,電視機打開,裡面有許許多多的不同畫面。同時存在,互不干擾。我們所在的宇宙虛空的存在方式也是同樣的原理。不同的微次空間,居住著不同的生命種群。有比我們好得多的微次,像我們常說的天道,極樂世界等,也有比我們苦得多的微次,如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善人居善道,惡人墮惡道。
與移民相同的是,往生也是有條件的。不是誰想去哪裡就能去哪裡。這個條件就叫資糧。資糧就是自己在世時的造作。具足了善的資糧就有望往生善道,具足了惡的資糧就到惡道去報到。如果想來生要去比現在更好的微次空間,就要從斷惡修善做起。積功累德,才能有望超拔。
不要管別人每天在幹什麼,也不要怕自己吃虧受累。人道永遠難以左右天道。只要我們自己念念為大眾謀福利,就沒有虧可吃。如果念念在為自己的享受打算,甚至不惜殺生害命,那就絕對無法超生。最終也就無福可享,只有罪可受了。因為都是在積累善惡的資糧。是在為超拔和墮落做著充分的準備。
看看今天那些被污染的河流,食品,被屠殺的生命,被破壞得非常嚴重的地球生態,每天都在爆發的瘟疫、疾病、天災人禍,不斷異常的氣候現象,我們可以想像那些瘋狂作惡的人們早已一隻腳踏進了地獄之門。等待他們的不過是受報的時辰而已。
同時我們也必須有強烈警覺之心,要有清醒的頭腦。人類瘋狂和無知的背後,必然是無盡的災難。人生無常,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在這個地球上呆多久。無論年輕與年老。因為生命只在呼吸之間。
人在做,天在看。頭頂三尺有神靈。來生移民何處,全在一念之間。
儘管在西方國家,特別是在美國,從上世紀開始,就已經有許多學者,包括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醫學博士等,通過大量的病理研究和深度催眠術,在對病人進行治療的時候,發現和證實了人有前世和輪迴的事實。他們把這項研究稱之為瀕死體驗研究領域。
這些瀕死體驗的著名學者包括美國華盛頓大學兒科教授麥爾文·莫爾斯博士、美國內華達大學教授雷蒙·穆迪博士、著名的死亡問題專家,心理醫生伊麗莎白、居伯樂·羅斯博士和卡里斯奧·西斯博士等等。他們還在一九七八年成立了一個“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協會”,很多的研究著作論文也都在國際的權威醫學雜誌上發表,包括著名的《柳葉刀》雜誌、還有《瀕死體驗研究》等等。
有名的著作包括有On Life After Death《關於死後的生命》、On Death and Dying《關於死亡與臨終》、《生命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天堂印象,一百個死後生還者的口述故事》等等。美國加州有一位物理學家,阿密特·戈斯瓦密博士,他用現代物理學,量子力學,數理的方式論證人確實是有靈魂存在,靈魂會轉世、會投胎。他發表了一部著作,叫《靈魂的物理學》(Physics of the Soul),就是用數理方法給人們證實靈魂是肉體以後他還會存在。
美國的維吉尼亞大學的著名精神心理學家伊恩·史蒂芬森教授。主要的研究七到十二歲的小孩子,這些小孩往往都能夠記憶起十幾年前的、幾十年前的,甚至上百年前發生的事情,距離都很遙遠,所說的事情都很真實。當這些小孩子把前世的事情說出來以後,史蒂芬森教授就進行深入的調查、核實,最後確證是有輪迴。他四十多年的研究,收集了三千多個輪迴的案例。發表了很多著作,包括著名的《二十案例示輪迴》(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Reincarnation。
這幾年,我欣喜地發現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以及大學生也在自己的學術方面,已經從科學的角度,證實和接受了佛法的理論。這也是很自然的結果。因為從根本上來說,佛學與自然科學實際上是一不是二。只是自然科學的發展還沒有達到極高的足以證明佛法高度科學的水平而已。等到什麼時候,自然科學高度發達到了這個程度,人們就能非常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一切的懷疑和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理解或者能夠接受人有前世,今生和來世,有輪迴。我們再說移民。移民一詞只是我們為了容易被人們接受而藉用的。提到移民,大家都不陌生。一般就是人們想去一個比目前生活、工作環境更好的地方去居住。如果說往生,知道的人就少得多了。簡單地的說,就是當我們幾十年的地球之旅結束之後,或者未來地球毀滅之後這個星球上的人到哪裡去生活的問題。
有人說我哪裡都不想去,就想留在地球上。可是這個事情跟我們平常所說的移民不一樣,移民無非是想移就移,不想移可以不移。但人死之後,想留在原地,可沒有這麼簡單。首先要具備來世還能得人身的資格。不然就沒有可能。可以說由不了你。要受業力支配,人本身是無能為力的。打個比方,業力類似於地球引力,力量非常強大。根本就不需要跟你商量,也無需得到你的同意。
在浩淼無際的宇宙太空,有無數個不同微次空間。這已經被現代科學家所證實。就像我們現在的電視頻道,電視機打開,裡面有許許多多的不同畫面。同時存在,互不干擾。我們所在的宇宙虛空的存在方式也是同樣的原理。不同的微次空間,居住著不同的生命種群。有比我們好得多的微次,像我們常說的天道,極樂世界等,也有比我們苦得多的微次,如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善人居善道,惡人墮惡道。
與移民相同的是,往生也是有條件的。不是誰想去哪裡就能去哪裡。這個條件就叫資糧。資糧就是自己在世時的造作。具足了善的資糧就有望往生善道,具足了惡的資糧就到惡道去報到。如果想來生要去比現在更好的微次空間,就要從斷惡修善做起。積功累德,才能有望超拔。
不要管別人每天在幹什麼,也不要怕自己吃虧受累。人道永遠難以左右天道。只要我們自己念念為大眾謀福利,就沒有虧可吃。如果念念在為自己的享受打算,甚至不惜殺生害命,那就絕對無法超生。最終也就無福可享,只有罪可受了。因為都是在積累善惡的資糧。是在為超拔和墮落做著充分的準備。
看看今天那些被污染的河流,食品,被屠殺的生命,被破壞得非常嚴重的地球生態,每天都在爆發的瘟疫、疾病、天災人禍,不斷異常的氣候現象,我們可以想像那些瘋狂作惡的人們早已一隻腳踏進了地獄之門。等待他們的不過是受報的時辰而已。
同時我們也必須有強烈警覺之心,要有清醒的頭腦。人類瘋狂和無知的背後,必然是無盡的災難。人生無常,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在這個地球上呆多久。無論年輕與年老。因為生命只在呼吸之間。
人在做,天在看。頭頂三尺有神靈。來生移民何處,全在一念之間。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