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聽到英雄一詞,我們都會情不自禁,熱血沸騰。眼前總會出現一個個無比高大的可敬可愛、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在一個莊嚴、威猛、欽佩、讚歎等等概念之下,一任我們的思想盡情去刻畫、塑造和豐富我們心目中的對象。由於每個人對英雄概念的不同理解和感悟,於是心目中所崇尚的英雄人物的形像也是千差萬別。那麼,什麼樣的人物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生活中不乏英雄的存在,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造就英雄的廣闊天地。上天有好生之德,佛菩薩總會以各種身形應化到世間的各個角落,不同的人群之中,用他們無上的智慧和善巧方便,契機契理來感化眾生。雖然現在的人迷惑顛倒的很多,能感覺到並願意接受幫助的人就更少,特別在今天,自以為是,堅固執著,剛強難化的眾生,其迷惑程度超過任何一個時代,將來感召的災難也會更大,教化的任務無比艱難,但這並不能改變佛菩薩,聖賢之士挽救世人的信心和初衷。
因為在人阿賴耶識中,也就是第八意識中真善美慧的金剛種子只會被污染卻不會被消除,怎樣被污染的本性都有回歸清淨的那一天。即便是殺人如麻的儈子手也會有良心發現,放下屠刀的時候,何況是一般人。雖然這個週期無比漫長,但總有希望的存在,這就是可以教化的根源。
儘管如此,從生活種種經歷中猛醒的人數也在逐日增長。所以每時每刻,在這個世界,在我們身邊,都在發生著感動我們的人和事。這些人,這些事,因為其具有的足以撼動人類心靈的真善美慧的力量,而使社會的道德倫理、世道人心得以淨化,人間才不至於喪失它本具的溫暖和美好,與暗無天日的地獄嚴格區別開來。這就是英雄存在的意義。
只要是為大眾、為國家、為社會的利益而奉獻,只要我們的言行舉止代表著,體現著仁慈、道德、關愛、和諧、智慧等等,那就應該是英雄。我們大家都有條件,也有可能成為這樣的人。雖然我們沒有成為英雄的貪戀和執著,但我們卻有著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有渴望享受美好人生和心靈大樂的願望,這就是成為英雄的內在動力。因為心靈的快樂,無法用金錢、地位、權勢等世間的一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去交換,快樂來自於心靈的寧靜,來自於格物之後的智慧現前,助人為樂,只有在你做到了,才能體會到它的真正涵義,那是實實在在的人生享受。
當然英雄是有次第,有大小之分的。做英雄首先要做君子,也就是孔夫子所說的人格和內心充滿無窮力量的人,即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人。今天的人能夠做到君子,不為一己私利而違背道德良心,社會公德和做人的準則,也不會逞匹夫之勇,爭強好勝,也算得上是英雄豪傑。一般人遇事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能夠做到忍而不發之人就少多了,能夠用智慧去化解矛盾,心中不落痕蹟的人,那就更少了。能夠在一切的內在慾念、外在誘惑以及各種各樣的威脅、壓力面前不輕易屈服的人,就是當代的英雄。
真正的大英雄不在一時的勇敢和無畏,而在恆久智慧的圓滿,並由此產生的強大的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使他們足以承受的別人無法承受的壓力,具備了無比的耐受力。而他們同樣具足了輕鬆化解內在、外在壓力的能力,化一切壓力於無形之中,使自身得以自在安樂。他們的智慧、修養、作為已經達到了極處。內在無欲無念的至剛,外在無求無畏的至強。忍別人之不能忍,行別人之不能行,方為大英雄。
我們都倒過寺院庵堂,見到過大雄寶殿。為什麼要叫大雄寶殿呢?意趣就在於此。因為我們所瞻仰的,供奉的就是能夠做到忍別人所不能忍,行別人所不能行的大英雄。大雄寶殿的存在,就是對世人發揮其教化作用。佛法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高圓滿無上的智慧的教育,包括其一切的形像都有重要的表法意趣。如果我們看到大雄寶殿,卻不知道其圓滿的表法意趣,那就失去了基本的教育意義,我們的智慧並沒有從瞻仰佛菩薩的形像中有所提升,難得的學習機緣又錯過了,只剩下觀光旅遊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的生活態度和對人對事的心態就會有所改變。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得了人身,來這個世間走一趟,如果又渾渾噩噩,不知從何來,不知要何往,逞匹夫之勇,遭苦難人生,豈不苦到了極處,怨到了極處。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這個苦多樂少的世界,被動地承受不如主動地化解,洞察世事,增長智慧,破迷開悟,積功累德,是離苦得樂,趣吉避凶的最好辦法。能做到這些,也不失為大智大勇之人,不失為英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