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人以群分 原在用心

接觸到佛法之前,我對人以群分的理解與很多人沒有多大差別。最多也就是覺得善人喜歡善人,惡人喜歡惡人而已,因為他們氣味相投,有共同語言。學過一點佛法後,我才得以懂得這句話圓滿的意趣。

為什麼會有十法界的存在,就是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用心不一,在世所造作的業不同,命終之後,受業力所牽引,所謂是強者先牽,強大的業力牽引著眾生遊魂各歸其所。善人向上升,惡人往下墮。各得其所,各歸其類,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便是終極的人以群分。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則成佛。入佛法界;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但覺行尚未圓滿的人則成菩薩,入菩薩法界;修十二因緣而悟道者,即初發心菩薩。入緣覺法界;修苦、集、滅、道四諦而悟道者成聲聞,入聲聞法界。

佛、菩薩、緣覺及聲聞合稱四聖法界。還有六凡法界,那是天、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的所在。

在世修得大福報卻沒有修慧的人,因為人間沒有地方可以酬其福報,只有入天法界去享福,天法界並未超出六道輪迴。縱使非非想處天人的壽命也只有八萬大劫,壽終仍會墮落,善業成熟就轉生善道,惡業成熟則轉生惡道。

在世爭強好勝,好勇鬥狠者,即便是修很大的福報也只能入修羅法界;福報不大,但“五戒十善”還算做得圓滿的人,還能繼續留在人法界,做個留級生,消受人道中的富貴、貧賤、美醜等報。

愚癡者墮入畜生法界,去還在世時所虧欠他人的蘗債。何以要墮此道呢?因為畜生只受報,不造新業,所以欠人蘗債太多了,連本帶利在其他道根本無法還清,只有變畜生才有可能在多劫之中把債還清;在世與人交往相處時,嗔心太重,愛發脾氣的人死後只會墮入餓鬼法界;而貪心很重,貪而無厭的人等待他們的只有到地獄法界去受無量無邊的罪苦。

想想芸芸眾生因酬償業報來到世間,因別業而富貴或貧窮,健康或多病,因共業而終究走到一起,成為夫妻眷屬,或父母兄弟姐妹,乃至於親朋好友,酬償他們共同的業報。今世福淺,命運多舛者,若善緣成熟,則有望修得來世殊勝的果報。

雖遇善知識,卻善緣不足,強大的業力遠遠超過願力,從前所發之願無法兌現,再加上眾生嚴重堅固的情執,縱然是遠隔千山萬水,哪怕是事過境遷。他們依然會魂牽夢饒,去追尋其同類,最終走到一起,以物歸其類。即便是善知識千呼萬喚,也難以將其喚醒,終將留之不住。業力使然,因緣不足,命運又一次錯過改變的機緣。是善是惡,是福是禍,只有看自己的造化了。這是人以群分。

眾生離開這個世界時,因在世時的作為,同類在一起互相產生的重大影響,用心發生的變化,果報不言而喻。上善之人聚會一真法界,眾惡之人,齊墮惡道之中,也是人以群分。如是因,如是果。因果應驗不爽。

十法界不離一念心。如果常生貪、嗔、痴就墮落三惡道。修四諦法,則轉生聲聞。修十二因緣法,則轉生緣覺。發菩薩心修六度萬行,將來便能成佛。

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沒有留言: